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赵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22:06:39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秦始皇为什么不*赵高(1)

历史当事人面对的环境,后人往往很难完整“还原”。当事人必须考虑的条件,却被后人忽略了。

01

秦始皇没有及早立太子,没有确立继承人,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呢?

要知道,秦国立太子的制度很完善。秦始皇之前的几代秦王,包括其父其祖,都是很早就被确立为王位继承人。秦国的最高权力传承,因此一直很平稳。这是战国时期秦国竞争力强的重要原因,可以持续积累几代人的努力——奋六世之余烈。可是,到了秦始皇这里,偏偏出了问题。

秦始皇怕死、忌讳谈死后之事,这是原因之一。由于这个原因,秦朝的大臣无法和皇帝商量此事,因此也就没有机会说服秦始皇避免犯错误。不过,这事很可能还有另外更大、更重要的原因。

我们从一个往往被人忽略的历史细节说起。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也就是打着死去的扶苏、项燕的名义造反。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本来应该继承皇位的。但因为秦始皇没有提早确立继承人,扶苏被赵高用假诏书害死。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在和秦国的战争中自*殉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

打着项燕的名义,没什么疑问。陈胜吴广都是楚国人。他们造秦朝的反,打着楚国大将的名义,很正常。

但楚国人造反,打着秦公子扶苏的名义,这就有些奇怪了。

有人认为,因为扶苏是冤死的,世人都很同情。陈胜吴广打着扶苏的名义,容易得到世人拥护。这好像说不通。就算扶苏死得冤,那也是秦朝内部的事情。楚国人犯得上替扶苏抱打不平,甚至用他名义造反起义吗?别忘了,楚国可是被秦国灭的,秦楚是不共戴天的死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要和秦国血战到底,打到最后一人。

秦楚如此血海深仇,楚国人造反,完全没理由打着秦朝统治者之一扶苏的名义啊。

02

可是,在当时,大家都认为,陈胜吴广用扶苏的名义造反,很正常。当时人是怎么想的?怎么那么奇怪啊。

一点儿也不奇怪。陈胜吴广打着扶苏的名义造反,原因很简单,扶苏其实是个楚国人,或者说,是楚国的子弟。扶苏的母亲是楚国贵族。扶苏虽然是秦公子,但也可以说是楚国的孩子。楚国的孩子,冤死在秦朝人手中。楚国人造反,给自家冤死的孩子报仇雪恨,这不是很正常吗?这当然能激发楚国人的斗志啊。

李开元先生的《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一书,通过对很少的史料,抽丝剥茧、细致分析、层层深入,确实解开了很多谜。扶苏的楚国背景,就是被解开的“秦谜”之一。

读这本书以前,我对历史有个错误的认识。我认为,皇帝的外戚问题,是从汉朝才开始出现的。此前的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没见到有人提到外戚问题,我就认为那时还没有这个问题。

看了《秦谜》这本书,我才知道,外戚问题早已有之。区别是,在秦汉及以后的朝代,外戚是国家内部问题。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外戚是更严重、更棘手的国际问题。

那时候诸侯国统治者之间往往有联姻关系。君主的妻子是其他国家的贵族。这样一来,君主和他的母族、妻族之间的问题,就成为国际问题,相比秦汉以后外戚只是国内问题,牵涉面要大得多。

秦国和楚国就是这样。

03

楚国的贵族女,嫁到秦国王室,可谓源远流长。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就是那位在位五十多年的长寿老人,他的母亲宣太后,就是楚国人。

秦昭王很厉害很能干。实际上,如果他的运气好一些,秦统一六国,可能在他手上就完成了,不用等到几十年后的嬴政了。秦昭王是个厉害人物,他的母亲更厉害。至少从秦昭王开始,在秦王宫里就有一个以宣太后为核心的楚国势力集团。

宣太后自己是楚国人,给儿子秦昭王“找对象”选王后时,就从娘家人——楚国贵族里去找。因此,秦昭王的王后也是楚国人。秦国后宫的楚国势力集团,越发强大坚固。

秦昭王的儿子秦孝文王,也叫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但秦孝文王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到赵国做了人质,所以娶了个赵国贵族女子。后来,秦赵开战,赵国打算*了异人这个人质。吕不韦帮着异人逃回秦国。逃得慌忙,老婆孩子都顾不上,扔在赵国了。

但嬴政和他妈都平安无事。看,秦始皇的赵国姥姥家势力确实很大,虽然女婿是敌国人,但照样有能力保护女儿和外孙。不过,秦始皇对这段“避难岁月”没什么好记忆。后来统一战争中秦国打败赵国以后,秦始皇亲自赶到赵国都城,把“避难岁月”中得罪他的人挨个抓起来*了。

04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也就是秦庄襄王的王后是赵国人,所以秦国后宫里就有了一个赵国势力集团。但赵国集团和根深蒂固的楚国集团比起来,还差得远。宣太后、华阳夫人都是楚国人。楚国外戚集团,事实上主导了秦国政治。所以,秦始皇的王后,也就是秦朝的首任皇后,还是楚国人。这位王后生了扶苏,扶苏是楚国人的孩子。

虽然史料中的记载非常少,只能说是依稀可辨。但把零零碎碎的史料拼起来,能看出,秦始皇在立太子时,必须考虑后宫不同外戚势力集团的问题。

秦始皇的祖母,也就是异人的生母夏太后,是韩国人。史书上说,说夏太后不太得势,甚至被冷落,所以生的儿子异人被送去当人质。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夏太后的陵墓,陵墓规模很大,属于帝王级别。看来。夏太后及其韩国集团也不是“省油的灯”,和华阳夫人及其楚国集团在后宫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楚国集团和韩国集团的关系,既复杂又尖锐,再加上秦始皇生母带领的赵国集团。秦始皇夹在其中,也是很辛苦。不要以为这只是女人之间争风吃醋、吵架拌嘴等事。事实上,秦国、秦朝的很多贵族,都卷入其中。秦始皇的一个弟弟,后来起兵反叛被*。这事背后,就有韩国集团推动。嫪毐之乱,则是赵国集团策动的。

如果立了扶苏为太子,楚国集团必然进一步做大。要知道,在秦楚统一战争中,秦国费了很大力气,出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六十万人,才勉强打败了楚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楚国集团的秦国贵族,返回楚国保卫祖国,和秦国交战,给秦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立一半是楚国人的扶苏为接班人,秦始皇实在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后来楚国人陈胜吴广造反,打出扶苏的旗号,证明秦始皇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这就是秦始皇迟迟下不了决心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

05

人类社会,基本上都按照父系的姓氏记录血缘传承。这样一来,同姓亲属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明显。比如汉朝皇帝姓刘,史书上那些姓刘的贵族,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和记住。比如认为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其实,刘备和汉献帝之间的血缘关系实在太远,远到根本无从追溯——有没有都很难说。“皇叔”云云,基本上就是靠一个“刘”字演绎出来的。

而母系,或者说外戚方面的关系,虽然同样是很密切的血缘关系,但因为姓氏不同,如果不特别注意,往往会意识不到。于是,历史人物之间重要的血缘关系,就被忽略了。比如,巫蛊之祸中第一批被诛*的是公孙贺家族。后来太子刘据被江充攻击时,一想到公孙贺家族被灭,就觉得自己也无路可走,只好悍然造反。

为什么想到公孙贺被族诛,刘据就觉得自己也无路可走呢?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原来,他们是很近的亲戚。太子刘据姓刘,他的母亲卫太后姓卫,卫太后的姐姐,嫁给了公孙家。公孙贺是刘据的姨夫。看,姓刘的,姓卫的,姓公孙的,三个姓氏的人,其实是同一家人,但是,要从母系的角度去看。只看姓氏,就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在于,别人看不出来,当事人自己却非常清楚啊。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舅舅、姨妈的关系丝毫也不比叔父、姑妈的关系远——甚至更亲近。所以,虽然外戚中有个“外”字,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个“外”的血缘关系,对他的选择和行为的影响力一点儿也不“外”。

历史当事人面对的环境,后人往往很难完整“还原”。不能完整还原环境,忽略了其中重要的因素,后人就会错误理解历史当事人选择和行为的理解,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考虑的条件,却被后人忽略了。这样一来,当事人的选择和行为,就变得怪异甚至不可理解。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难点之一。

《秦谜》这本书好得很。好就好在,通过对秦后宫外戚势力的分析,弥补了以往人们对秦历史认识的一大空白,不但解了很多谜,而且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让历史更真切、更可信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李子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