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1:11:37

旧时,营口回族多伊斯兰教义,在婚礼形式上也受满、汉影响。按伊斯兰教义,回族允许多妻制,但除极少数官宦和财主外,众多回族群众把娶妾多妻视为不光彩,视一夫一妻为美德。伊斯兰教严禁乱婚,有的将其写入家谱,代代相传。伊斯兰教规定:女9岁、男12岁就为“出幼”(婚配),把早婚视为平常。

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1)

回族青年男女从择偶至成婚多守习旧俗。首先,老人为子求妻(或为女择婿),经双方老人访察,如有意,先由男方托媒妁与女方通信,获允后,以书面互通籍贯、姓氏、年岁、职业,俗称“下帖子”、“换帖子”。双方合意后,男方烦求宗族中的长辈为主亲人,媒妁作为宾客,赴女方家行“纳订礼”。婚姻已定即行“纳聘礼”(也称“过礼”、“订亲”),多是男方将女方父母、近亲请到家中,设宴款待,民间称为“会亲家”。纳聘礼后、结婚前,如遇重大节日,男方要送鱼肉、茶叶和时令食品至女方家,俗称追节。男方为成婚筹备妥当后,要提出完婚的吉日(多为星期五主麻日),不遇特殊情况,女方都会遵从男方提出的结婚日期。

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2)

迎娶的前一天,男方请女方家亲人到宅恭听教长诵念古兰经,俗称“念喜经”;女方将嫁妆遣人送往男方家,并为其铺陈新房。

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3)

娶嫁吉日,新郎衣冠楚楚,恭听家父训以迎亲之礼,拜别尊长。请一男孩坐于迎亲花轿中,称“压轿”。车中有嫂嫂、姐姐等人陪同,鸣锣起轿前往女方家行迎亲礼。至女宅门前,女方执事、亲眷迎新郎下车或下轿;再迎压轿男孩,并赠给红纸包的喜钱;最后迎男方家客人进堂。新郎行拜见岳父岳母礼,岳父让女婿上坐,其余宾客陪于两旁。新娘母亲入内室为女儿饰妆,由姑、姨、婶中一人用白线为新娘绞脸,也叫“开脸”,并晓谕成婚后的各种礼仪,此为姑娘成为媳妇的分界。新娘吃煮鸡蛋后拜辞父母,用红锦帛盖上头面,由女傧相扶出家门,再由舅父抱上花轿。新郎向岳父岳母及女方亲人辞行,鸣锣起轿,选行新路归返男方家。至男宅门前,由女傧相扶新娘下轿,踏红地毯步入新房,先入炕头,面对墙角默坐,俗称“坐福”。宾客随之入座,于正堂设礼桌,桌上有红枣、花生、栗子等果盘和墨、砚、笔与红纸,备教长书写婚书和“扎喜”之用。教长问明新婚夫妇的经名,分别问是否愿意娶其为妻或成其丈夫,男女双方以阿拉伯语回答,并交换证物(多为互换戒指)。教长书写婚书,用阿拉伯语诵读于众,将盘中食物扎于新人头上,阿拉伯语称为写“依扎布”。以给公、婆脸上抹黑为内容的“闹喜”在堂内外开始后,众人入席接受款待。阿訇与送亲中的长辈席上摆九个果碟,分别有红白蘸果、黑白瓜子、青梅、瓜饯、姜片、荔枝、桂圆、核桃仁、蜜枣,以表“久久圆圆满满”的吉庆之意。席后,各自用手帕包起带回。晚间,男方全家吃团圆饭,饭前新娘先见公、婆,改口叫爸、妈,随后见哥、嫂、弟、妹等。

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4)

第二天请至近亲属,新娘以礼相见。有的亲属向新娘赠纪念礼物,俗称“念想物”,也称“认亲”、“分大小”,以便日后在生活中交往。第三天为“回门日”,新娘、新郎带茶叶、点心回娘家看望双亲,娘家设宴款待,当日归。

回族女人十大习俗,回族必须剃体毛吗(5)

来源:营口春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