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和电速哪个快的视频,光速和电流速度哪个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0:54:52

时间来到了16世纪到17世纪,这一时期是光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1608年, 一位叫汉斯.李波尔(Hans Lippershey)的荷兰眼镜商人

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

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李波尔发现的基础上,

经过反复的计算、研制和试验,

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1611 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发表《折光学》一书,

并设计了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1662年,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

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原理」,

即,“光传播的路径是光程取极值的路径。

这个极值可能是最大值、最小值,甚至是函数的拐点。”

此原理可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

遵从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因此,「费马原理」也被认为是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光学研究开始真正形成了一门科学。

波粒大战两百年

光速和电速哪个快的视频,光速和电流速度哪个快(5)

17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开始转而研究“光的本质”就是什么。

1678年,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在法国科学院里的一次激情演讲拉开了一场持续200多年的

关于光的“波粒大战”的序幕。

以牛顿为代表的“粒派” 认为光就是一种微粒流,

光子可以被想象成一颗颗光滑的小球,

从光源飞出,笔直地射向远方。

但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派”却觉得“微粒说”

无法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于是便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认为光实际上和水波、声波一样,是一种机械波。

惠更斯当时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已多有建树,

被荷兰人视为与大文豪斯宾诺莎齐名的国宝级人物。

牛顿更是不同凡响,被英国尊奉为超级巨星、科坛泰斗。

两人都急于证明自己在光学上的扛把子地位,

再加上他们的观点都能解释不少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崇拜权威心理使大家纷纷站队,

导致这场波粒之战在惠更斯去世之后也没有停止。

光速和电速哪个快的视频,光速和电流速度哪个快(6)

1704年,牛顿出版了巨著《光学》。

这本书汇聚了牛顿在剑桥三十年的研究心血,

从粒子的角度,阐明了反射、折射、透镜成像、

眼睛作用模式、光谱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顺便也将波动说无法解释的问题一一提出。

最重要的是此时惠更斯已经不在了,

死人是无法反驳的,就这样,牛顿最终以一己之力,

扭转了光学两大理论的交锋局势,

赢得了第一场波粒之战的胜利。

此后的100多年里,微粒说就一直牢牢占据着光学研究的主流。

光速和电速哪个快的视频,光速和电流速度哪个快(7)

直到1807 年,著名的科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进行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证明了光确实具有波的性质,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波粒大战的序幕。

托马斯·杨去世后,他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被各路科学家疯狂魔改,

衍生出了后来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

量子擦除实验等,关于这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视频。

光速和电速哪个快的视频,光速和电流速度哪个快(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