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麦克斯韦方程式只是能从理论上推导出光速不变原理,
而证实这一推论的是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Albert Michelson)和美国物理学家、
化学家爱德华.莫雷(Edward Morley)。
19世纪初,当光的波动性得到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可时,
以太假说又重新获得了关注。
当时物理学界普遍认为“以太”是传播电磁波和光的媒介,
并将这种无处不在的“以太”看作绝对惯性系,也就是绝对静止的。
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推断: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
那么势必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 迎面吹来,
同时,“以太风”也一定会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迎着地球公转方向的光和在后面追赶地球的光,
应该有c v(c 30km/s)和c-v(c - 30km/s)的速度变化。
就这样,科学界掀起了一阵证明“以太风”存在的狂潮。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最初也是为了寻找以太风而设计的。
可以太风没找到,歪打正着地竟然发现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
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光到达地球的时间都是一样,
也就是“光速不变”。这就相当于,有两个人分别测光速,
一个站在月台上,另一个人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里,
可他们俩得出的数值却是一样的。光速不变原理,
正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有意思的事情,这才刚刚开始。
质能方程
1905年,爱因斯坦刚刚大学毕业,
在瑞士专利局找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
可能是工作太闲了,爱因斯坦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科学研究上。
也是在这一年,爱因斯坦如有神助一般地发表了5篇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在布朗运动、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
三个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因此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这5篇重磅论文中有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正是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
长度收缩等重要概念也都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越快,时间流逝的越慢,
当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趋于停止。
但是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漏掉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随后,爱因斯坦很快发表了另一篇补充论文,题为
《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在这篇论文种,诞生了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2」,
也就是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质能方程被誉为最简单也是最神奇的方程式。
方程式中的E代表能量,但这个能量是指物体的总能量,
包括静止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能量,又叫做相对论静能,
还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等。M指的是物体的质量,C是光速。
质能方程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比如说,两辆完全相同的小汽车,
运动之后的小汽车的质量要比静止不动的小汽车的质量更大一些。
为什么运动会导致质量的增加呢?这是因为车子开动后,
各种齿轮等都在运动,它们都具有动能。
同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热量,
让组成汽车的亿万个微观粒子运动更加剧烈,形成热能。
质能方程可以很容易地变形为M=E/C²,光速C是一个常数。
那么总能量E越大,就代表着质量越大。
所以动起来的车的质量是超过比静止的车的质量的,
但是由于分母光速的平方这个值实在太大了,
即便总能量有所增加,质量的变化也是很难察觉的。
同样的,充满电的手机要比没电的手机稍微重一些,
因为充满电的手机是有电能的。
打开开关的手电筒要比关上开关的手电筒稍微轻一些,
因为打开开关后,手电筒是在向外释放能量的。
质能方程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便是核反应了。
核反应可以聚变,也可以裂变。
比如说,一个超重元素U235,被一个中子n撞击,
生成了一个氪元素Kr、一个钡元素Ba、同时释放了三个中子n。
这三个中子再跟其它U235撞击,又生成了9个中子,
以此类推便是核裂变链式反应。
因为裂变前的质量比裂变后的质量大,
质量损失,就变成能量释放了出来。
这就是原子弹的制造原理。
再比如,太阳每秒钟都有6亿吨的氢核参与聚变,
融合为5.958亿吨的氦,其中发生了420万吨的质量亏损,
这些质量就转化为了能量,使太阳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出光和热,
延续了50亿年,还能够这样再燃烧50亿年。
质量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同时,有质量的物体高速运动的话,质量会增大。
所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不仅加速了粒子,
也使粒子的质量增大了。当有质量的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
它的质量就会趋于无限大。
就好像是这个物体作为一个“力点”要试图影响和拉动整个宇宙。
在现实中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从这种角度来理解的话,质量方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法则,
那就是: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会超越光速,光速就是一个束缚态法则。
既然质量和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那么理论上,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刚才我们说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都携带有电磁能。
也就是说,质量方程也在表达一个看似违背了常理的观点:光可以产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