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字)
正因如此,汉字成为了韩国社会的主要书写工具。
由此观之,韩国之文化,完全脱胎于中华文化——无论是文字,还是文学创作,每一样都离不开中国。
但就在韩国学习汉字的同时,邻国的蒙古、契丹、女真等地都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因此,忧国忧民的世宗大王迫切希望创制出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提升民族自主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最终,在十五世纪,“训民正音”问世,韩国真正拥有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字。
但由于长久以来,汉字在朝鲜半岛已是广泛使用,汉文化已经被朝鲜半岛兼容并蓄。
因此,《训民正音》创制以后,韩文普及速度很慢,官方公文仍用汉字记载,短时间内废除汉字十分困难。
(《训民正音》)
时至今日,在韩国,汉字所占据的比例仍然超过整个词汇系统的70%以上。
因此,韩国宪法中出现中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韩国人并不承认自己曾是中国“藩属国”的历史,他们甚至宣称:
“这不是汉字!这是我们自己的韩文!”
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和历史发展之进程息息相关。
二、“这不是汉字”:废除汉字者甚嚣尘上进入19世纪以后,整个东亚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自此中国的国力式微,经济发展远落后于西方,汉字的影响力也随之衰退。
(晚清没落)
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在韩国看来,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可以被日本打败的落后国家。
因此,汉字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亦今非昔比,汉字逐渐丧失了作为东亚各国通用文字的地位,并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的产物。
在朝鲜半岛境内,汉字的使用进入衰退期,开始出现了“逐步废止汉字”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之下,韩国的知识分子也认为汉字“难学难理解”,故而难以把知识普及到大众,国家得不到发展。
于是,强烈呼吁进行文字改革,用易学的表音文字代替表意文字——汉字,以此向大众普及知识,进而实现国家的富强。
(韩国街头的标语)
在此精神的支配下,韩国对清朝不再像从前那般奉为上国,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中脱离出来。
但是,韩国这种“去中国化”的尝试企图把自己尊为中华文化真正的继承人。因此,韩国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得到极速膨胀,几近唯我独尊之境。
除去清朝的衰败外,韩国人爱国意识的觉醒也造成了汉字的落寞。
在被日本殖民期间,韩国本国的语言文字被禁止使用。
从1910年到1945年,韩国的民众经历了一段长达35年的残暴殖民统治。
因此,解放后的韩国民族想要摆脱日本殖民阴影的*十分强烈,迫切希望全面清除社会各个领域的殖民统治残余,确立以韩民族为主体的新的治国理政体系。
这在语言文化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去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