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宪法是用中文写的呢?”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着这样一则创立于2016年的提问。
迄今为止,累计回答数已达16万条,来自中国、韩国,乃至日本的网友成为了这一问答中的主力军。
有的韩国网友站出来表示:
“韩国宪法并非皆是中文,只是有一部分是汉字而已。”
而有的韩国网友则是直接破口大骂,称:“那根本不是汉字,建议提问者去治疗眼睛”;
不过,同样有韩国网友大方地承认了汉字在韩国的作用,表示:
“东亚文化圈的发展离不开汉字这一交流工具,西方文化的入侵让一些年轻人忘记了历史!”
那么,韩国宪法真的是用中文写的吗?是什么让韩国人的看法如此分裂呢?
(美版知乎Quora)
一、中国文化的仰慕者:汉字源远流长一位名叫“대한”的韩国网友表示:
“宪法中确实有一部分汉字,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韩国人的老师,中文出现在韩国,就是学生应用老师教授的知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羞耻的。”
这位网友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汉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在东亚文化圈内源远流长,就算是韩国人,也得尊称中国人一声“老师”。
在韩国世宗大王创制文字之前,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不得不借用汉字从事记录历史、书写官方文件、制定法律法规等文化活动。
(韩国世宗大王)
比如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的《黄鸟歌》、建国初编写的史书《留记》等,均是使用汉字撰写而成。
公元372年,高句丽王朝设立国立教育机构“太学”,教授贵族子弟汉字;
贞观十三年,高句丽、百济、新罗相继派出留学生几千人前往唐朝学习“国学”;
直到李氏朝鲜时期,汉字都在韩国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三国时期的“太学”、统一新罗时期的“国学”,还是高丽时期的“国子监”等国家教育机构,其教育的本质及目的都是进行汉字教育。
而随着汉字的传播,中国文化加速传入韩国,这就使得韩国人更加注重汉字的学习,希望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
比如说,韩国汉诗的形成就不仅与中国文字的传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在形成以后,也始终不由自主地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
新罗末期,主导朝鲜半岛汉诗文坛的正是以崔致远为首的新生代作家们。
他们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途径,就是入唐留学参加“宾贡科”考试。
由于贵族的身份,他们都能快速地将唐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
特别是汉诗方面,通过对《文选》等典籍的学习,再加上亲临其境的创作体验,他们从本质上进入了真正的创作轨道。
崔瀣在《拙稿千百》中说:
“进士取人,本盛于唐……由此以至天祐终,凡宾贡科者五十有八人。”
这里说的是从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到天祐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的短短的四年间,在唐宾贡科及第的新罗人就有58人。
这些人中自然有留在中国、继续生活的人,但绝大部分人是回到了新罗,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