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胎压不足,我们再看看胎压升高有什么问题。如果轮胎压力太高,从滚动方向来看,胎面代表“凸”字形。那么轮胎胎面两侧的花纹预计很难与地面接触,这意味着轮胎的接地面积降低,从而影响轮胎的抓地力。
此外,轮胎压力越高,轮胎可能会变得更“坚硬”,当车辆压在路面接缝或凹陷处时,轮胎压力越高,不容易变形的轮胎振动会更僵硬地传递到悬架上,从而使车辆的行驶质感更加颠簸。但是这也是胎壁更“坚硬”的原因。因此,高胎压可以降低车辆的响应时间,给司机更多的运动和跟随手的主观操纵感。
讲了这么多,大家都应该认识到胎压的重要性。制造商们在驾驶员侧B柱或油箱盖子上标注了车辆在不同载重下最合适的前、后轮胎压力值,以便车主能更准确地击中最准确的胎压。需要注意的是,该厂提供的标准胎压是“冷胎压值”,当车辆在当前气候环境下整流6 ~ 8个小时后,轮胎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时,是胎压标准。这意味着,如果开车去4S店给洗车房吹风,轮胎温度已经在行驶中升高了,所以即使按照制造商推荐的胎压打,最终也会略低于标准。不仅如此,在面对各种使用环境和场景时,最佳胎压值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小学自然课上,我们都学习了“热膨胀、冷收缩”的原理,轮胎里充满的空气也受到热膨胀、冷收缩的影响。如果外部温度升高,轮胎内的气体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气体的体积也会随之膨胀。这时轮胎内部的容积不变,所以体积增大,轮胎内部的气压就会增加。冬天正好相反。如果我给轮胎打更稳定的氮,能避免温度对胎压的影响吗?空气中的氮含量高达78%,所以只能说效果甚微。因此,如果我们想发挥最佳轮胎性能,就必须在夏天和冬天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胎压。
就像炎热的夏天一样,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强烈阳光的影响,所以沥青路面的温度一般达到50-70。这意味着,如果你开车,轮胎在滚动过程中会迅速升温。一般来说,车辆夏季正常行驶10分钟,四个轮胎的胎压会上升0.2bar。如果你的驾驶条件是高速公路情况,那胎压甚至可能超过制造商推荐的“冷态标准胎压”0.3bar以上。因此,在调整夏季车辆的胎压时,最好在可能的“冷态”(停止6-8小时)状态下,将胎压降低到标准值0.1-0.15bar以下。这样,轮胎在高温路面上滚动,就能上升到最佳胎压状态,发挥最佳性能。要知道,“冷态标准胎压”与轮胎的最佳操作胎压还有0.1-0.2bar的差距。这个差距是轮胎滚动后留下的变暖空间。但是冬天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都很低,所以普通车辆运行30分钟,胎压不能上升到最佳运行胎压。也就是说,车辆在日常短途行驶中上来的话,为了能够拥有最佳的运行胎压,冬天轮胎的“冷态”胎压可以比标准值高0.1bar。当然,如果你在我国南部地区,冬天不太冷的话,根据制造商推荐的冷胎压吹风就可以了。
充满空气的轮胎在行驶中滚动时,从外面肉眼看总是圆的,但事实上,轮胎在旋转时会时时刻刻与地面挤压变形。如果把轮胎上的一个点作为观察对象,就会发现这个点在与地面接触时,这个区域会如上图所示变形,所以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还原-变形-复原-变形的迭代中。
从微观角度来看,轮胎具有保持充电状态和支撑车身的作用,实际上是利用轮胎内部气体的分子移动阻力。因此,外部轮胎变形时,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气体分子之间也会因挤压而发热,但这样一来,如果原来的车轴传递给轮胎,传递前进的力量,部分会转化为热能,浪费掉,最终导致油耗上升。因此,如果想进一步节约燃料,可以适当增加轮胎的轮胎压力,减少轮胎的形状变量,减少推力转化为热量后被浪费的可能性。就像下面红旗H5的工厂胎压标准一样,节约油用的“ECO”胎压数值比一般标准2.3bar足足高了0.3bar。
红旗H5冷轮胎充气压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