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地,狮泉河水像一条吉祥的哈达从狮泉河镇边流过,整个城镇以环岛为中心,有四条马路向外延伸:南部为商业街,东部和西部为地区政府各部门所在地,北面是通向日土县及新疆方向的新藏公路。今天,漫步于狮泉河镇,城中的商店、餐馆临街而开,路边楼房、平房错落有致。小镇不大,但在阿里高原空旷的荒野戈壁上却显得繁华,充满生机与活力。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里是在1989年才设了镇的建制。
狮泉河镇所处的狮泉河盆地,原为荒凉的小灌木丛生之地,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红柳灌木林和锦鸡儿灌丛,外围是荒漠的光秃秃的山岭,方圆百里都是人烟稀少的藏西高原地带。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
1965年7 月23日(一说是1966年迁来的,可能涉及迁移的始终过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昆莎乡迁来此地,艰苦创业,进行各类设施的建设(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昆莎地处噶尔藏布河湿地,房屋地基很难打牢,不利长远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初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政府也从昆莎乡迁到这里。噶尔gaer,意为帐篷、营房,因清朝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清朝到民国时期阿里区域的管理中心在噶大克即噶尔昆莎和噶尔雅沙。
1989年,这里设镇的建制,逐渐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中心和边境贸易中心。狮泉河盆地是4270米的高海拔地区,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平均每年8级大风天约有113天,每到冬春,黄沙漫漫,遮天蔽日,积沙堆墙。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阿里人民向兰州沙漠研究所请求帮助,治沙专家通过调节狮泉河径流,在狮泉河镇设计了面积达876亩的人工湖。并建立了“砾石沙障 防护林带 人工草地 灌溉系统”“四位一体”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阿里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改变生态、绿化城市的战役由此拉开。
苗木花草,从一株、两株……到千万株……阿里人民在战斗中,积累了大量利用外来树种绿化高原的经验,最终确定了二十多种合适阿里海拔、气候、土壤的苗木花草,有毛头柳、国槐、榆树、新疆杨等高大乔木,还有云杉、雪松等常青树种,以及波斯菊、蜀葵、景天等花草。这些苗木花草以生命的颜色点亮了阿里高原,阻止了狮泉河镇面临被风沙掩埋的严重局面,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至于森格藏布为什么会被汉语意译为狮泉河,背后即是这段让人动容的故事,雄狮般的狮泉河赋予荒凉的阿里高原在全国人民印象里的动物感生气感,同时方便记忆,成为一种习惯名称。阿里人民想要告诉全国人民的是,阿里高原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这生命的禁区里,确有许许多多像雄狮一样鲜活而伟大的生命的存在。
04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源,但与印度实际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