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4小时,时间对于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是非常公平的。但在有的时候,一天其实并不是整整的24小时。就在6月29日这一天,科学家记录到,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的时间缩短了多达1.59毫秒,这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
那么,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自转速度会加快?一天的持续时长变短又会对现代文明造成什么影响?
地球的自转
因为地球的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是我们感知地球在自转的最直接方式。正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才有了昼夜更替。在此基础上,人类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
值得强调的是,24小时并不是地球绕着自转轴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事实上,地球完成360°自转所需的时间不到24小时,大约是23小时56分04秒。这个时间被称为恒星日,也就是地球上某个点连续两次对准一颗遥远恒星所需的时间。因为恒星离太阳系非常遥远,它们可以作为宇宙中一个相对固定不动的参照点。
而太阳离地球相对较近,如果以太阳作为参考,就需要考虑地球公转所带来的影响。地球以30公里/秒的速度绕着太阳转动,要让太阳连续两次出现在中天(太阳在一天中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地球其实需要转动大约361°,所以需要多出大约4分钟。这个周期又被称为太阳日,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采用的一天时长。
地球自转长期变慢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对地球产生了潮汐摩擦作用,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断变慢。从短期来看,这个变化很小,我们无法感知。但要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