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特色,成语世界展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文化遗存。许多成语典故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典故的主人公有怎样的人生境遇。
今天,笔者便挑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向大家讲述成语主人公的人生结局,以飨读者。
第一个:毛遂自荐。
东周时期秦国进攻赵国,赵国的都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情况十万火急。为了保住邯郸,赵王将求援的重任交给贵族平原君。平原君在挑选随从时,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毛遂竟站了出来,请求陪同平原君共同出使楚国。平原君看这小子貌不惊人,并未将他当回事,若非毛遂当众放出豪言,平原君根本没打算带他去楚国。
平原君万万没想到,擅长外交的自己竟在与楚王谈判的过程中失利。所幸,那个凑数的毛遂及时站出来,拎着宝剑跑到楚王宫里,向楚王阐明利害关系,终于让楚王同意帮助赵国驱逐秦军。
这起事件过后,毛遂便成了平原君门下的上等门客,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次年,燕军汹汹来袭,平原君觉得毛遂这小子有胆有谋,不如让他统御赵军抵抗外敌,于是便将毛遂推荐给了赵王,赵王当即赋予毛遂兵权。
不过,术业有专攻,毛遂是个难得的说客,却不是个好将军。昌都一战,毛遂一败涂地,颜面扫地。看着战死的赵国将士,毛遂羞愧万分,自尽身亡。
第二个:孔融让梨。
这个成语的知名度恐怕是“成语界”里最高的,几乎所有幼儿德育中都会提到“孔融让梨”的典故。当时让梨的孔融仅有四岁,已经懂得谦让是一种品德,知道将更好的东西让给年长者。
后来,孔融跻身“建安七子”,成了曹操麾下的谋士。虽说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但他的性格却远没有孔圣人稳重。平日里,孔融偶尔会做出些出格之举,他的言行也经常得罪人,没少给他的同事添堵。
曹操早就看孔融不顺眼,想要除掉他。不过,孔融的名气太大,在名士圈里也有一定的号召力,若草率地将其*掉,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决孔融,曹操不得不翻阅孔融所著的作品,从中挑毛病,罗织“文字狱”。功夫不负有心人,曹操终于从孔融的文字中找到一句“父子无恩,母子无爱”,这句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曹操成功地找到*掉孔融的借口,将其以“败伦乱礼”的罪名*掉了。
平心而论,孔融除了言行失当频繁得罪人之外,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他之所以死在曹操手中,还是因为曹操的心肠太狭小罢了。
第三个:闻鸡起舞。
魏晋时期的名将祖逖出生时便头角峥嵘,街坊邻居都称这小子将来能成就一番大业。年轻时的祖逖便心怀抱负,每次与铁哥们刘琨谈论起国家大事,总会满怀义愤。为了磨练自己,早日报效国家,祖逖与铁哥们刘琨相约,每天只要听到鸡叫就起床,操练武艺。两人日复一日的锻炼身体,终于有机会报效国家,成了国之栋梁。
西晋灭亡后,祖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兼奋威将军。他受到东晋皇帝指派,率大军进行北伐,一举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因为祖逖功高震主,遭到统治者的猜忌。
最终,祖逖被卷入东晋的政治斗争中,处处受人牵制。对于祖逖来说,人生最窝囊的就是无法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反而被自己人局限在朝堂之上。没过多久,祖逖便郁郁而终,东晋北伐大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