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髓八个字,24字静心口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21:30:12

佛学精髓八个字,24字静心口诀(1)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罪由心生,还由心灭” 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是禅宗的心要,也可以说是佛法的精要。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上天堂、下地狱都是出于我们的心;环境的好、坏,也是由于心造心受;有福报及苦报,也是由于心的运作。

这个“心”,是指凡夫的心,就是普通的人心。

从佛经的立场看,普通人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都在造罪。因为人的心念活动,都是围绕着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立场,要求安全、要求保障、要求保护、追求幸福、追求名望,都是为了自我的利益。因为害怕危险、恐惧灾难、担心死亡,所以随时随地都想用各种方式来寻求自我的维护。当一个人只想到他一己的利害问题时,所想所做的事,对他人而言,多半就不是公平的好事善事了。

当一个人的心有所动之后,慢慢地就会变成语言行为及身体的行为。心里常常想*人,当碰到机会时,真的会去*人,心中常常提醒自己“*人是犯罪的恶行”,纵然有了*人的机会,也不会*人。看到隔壁邻家桃树上长满了已熟透的桃子,心里老是想要去摘一个尝尝,当有一天经过那棵桃树下时,刚好四周也没有其他的人看到,就会真的偷摘几个桃子,如果常常告诫自己“偷窃是败德丧志的行为”,纵然有此机会也能无动于衷。

如果没有起心动念,就不能算是作恶造业。例如,有人从大树下面走过,上面有一截枯木掉下来,打伤了这个人,这段枯木并没有犯罪,因其无心。又如,有人从高楼的墙下走过,正好有一块砖头被工人不小心弄掉而伤了那个行人,砖头虽无罪,但是放这块砖头的工人不应不小心,所以犯了过失伤人的罪。放砖头的人是图自己一时的便利,那是自私,他应想到下面可能有人,却未加以注意,所以欠缺慈悲心。

这也就是说,一切行为现象只是结果,至于有没有罪,必须要看人的起心动念的原因。

心可造业,也能灭罪。当我们把自私自利的心放下,把要追求保障自我的心放下时,就是无我,就能无心,既然无心,就不会造业,也不会有罪。

一个修行禅法的人在大彻大悟之后,就自然而然不会再造业,那是悟后的人,心中已无自私自利的意识,故称为无我无心,只有无我的智能和平等的慈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