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依姐去年暑假(中班)时做的计算题,每天一列二十几道,看上去不多,不要求别的,只要求做对,掰手指啥的都可以。
因为5以内的数的加减相对比较少,所以集中练上半个月一个月,孩子的速度就跟上来了,手指就不需要掰了。
各种题型也见过了,5以内加减也练扎实了,接下来再进入10以内,才更有把握。
10以内加减——先搞分解式5以内的数只有10个分解式,6-10的分解式有25个之多。光是背,也得有章法的背才行。
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地记住每一个数相加相减的规律,我们通常会先教分解式,把1 7=8/2 6=8/3 5=8/4 4=8这样看上去各自独立的算式变成更通俗易懂的分解式。
图为荣哥当年练习10以内加减时写的分解式。依姐大班的时候也写过,只不过没留下图片。
写分解式的好处是孩子可以把得数相同的数字按小组和一定的规律记下来,读作“8可以分解成1和7/2和6/3和5/4和4(颠倒亦然)”。
分解式的好处是,做正向的题目比如5 3=?的时候容易,做逆向题目如___ 3=8的时候也很方便。
分解式熟练了、甚至会自己写了,也不能代表计算就熟练了,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情急之下用掰手指的办法去算(毕竟这是最符合孩子这个阶段能力的计算手段)。
分解式带给孩子的数的分解与合并的概念完全可以帮助他去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了。
题海战术分解式熟练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一点一点加码了。
第一步,5以内加减 6的加减,基本没问题了之后,再加上7以内,然后是8以内,接着是9以内,最后是10以内。
这样的好处是在多数比较熟练的题目中穿插新的知识,难度减低了,孩子做起来也会更顺利。循序渐进,要比一上来就一大堆难题要好接受。
计算是熟练工种,跟打字一样,一但熟练了基本就是条件反射。但在熟练打字之前,每一个好不到位置的字母都可能成为打不利索一句话的元凶。
计算同理,分解式记不住,基本决定着孩子能不能进入再深一层的内容。
想想我们面对满篇不会的题目,跟只有那么两三道拿不准的题目时的感受吧。这个道理应该很好理解。
要知道10以内的加减,即便是不提前学习,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也不会再有人不会。
计算没什么技术含量,完全看你开始的早晚,早开始的好处就是有更多的时间把基础打好,为后续的连加连减、多位数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多做题,循序渐进地练习,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不再掰手指,并且越做越好。
题目建议大家手出,有针对性,哪个数字的分解式比较薄弱,就要多练多问。
有两个数字的分解需要背第一个需要死记硬背的就是10的分解式,不只要背还要背得特别熟练。
因为除了10以内加减要用,20以内也要用,凑十法、破十法都是经由10的分解式来的。
这里有个顺口溜,方便小朋友们熟记: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熟练记住这5对儿,9的分解式也就记住了。想不起来3 6是几,一想到3 7是10,自然就知道3 6是9了。
8因为是双数,可以对半分,所以4 4很好记,经由4 4,就可以推演出3和5/2和6。
另外一个需要滚瓜烂熟死记硬背的数字是7,7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数字。
5以内加减法很容易熟练,所以比5多一个的6就比较好记。熟记2 3=5,顺势就能推测出3 3=6/2 4=6。
荣哥跟依姐曾经最不擅长的数都是7,3 4和2 5经常卡壳,一时反应不过来是几。
而且7要是死记硬背过了,8和6也就好办了。
所以一个7,一个10,掰手指固然重要,但我的经验是,直接背下来,会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每天耳边念叨着问问,3 4等于几来着?2 5等于几来着?10的分解顺口溜还记得不?
反复洗脑一个礼拜,保准记得最牢的就是7和10,破十法跟凑十法就有底了。
连加连减当孩子能够非常熟练地算对一般的10以内算式之后,不要着急进入20以内。先给他来点连加连减题做做。
5-4 3这样连加连减的题,一来可以考察孩子的计算熟练度,二来还能考验他做题的细致程度,加号是不是看成了减号,减号是不是看成了加好。
顺势还可以给孩子安利一波做题痕迹,5-4算出来的得数要写在题目上,然后再做 3,打从一开始就给娃养成计算写过程的好习惯。
有了做题痕迹,检查起来也事半功倍。
依姐这两天的题目
荣哥也会争着给妹妹判分,最喜欢给妹妹挑错。我也乐得让荣哥当小老师,让他感受一下我给他判分时的心情,判的过程就是验算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计算和验算。
除了连加连减题,像比大小啦,给的数求加上或减数、被减数的逆向思维题也可以操办起来了。
目前依姐就是在这个阶段,预计再有一周时间就可以大刀阔斧地进入20以内加减法了。
两位数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