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立刻召集中参谋开会,严厉地批评了这种疏忽大意的情况,他说:“这个错误是一只眼睛的人(指刘伯承)看出来,我们这些人都长了两只眼睛,为什么看不出来?”
据李达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李达将军每次出行,一定要坐在前排的副驾驶位,这是他在战争年代当参谋长时养成的观察地形的习惯。
即使在和平年代,李达每次出门,也一定要带地图、指北针和放大镜,每次看到地图,他一定仔细端详,研究一会儿。他每到一处,一定会询问当地的地理情况,比如到了云南,他会问史迪威公路在哪里?到了广东,他会问*说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是哪五岭?到了黑龙江,他会问地图上为什么会有两条松花江。
一直到80多岁时,李达将军依旧能把全国两千多个县的名字一字不差地说出来。可以说,战争年代养成的素养和习惯,已经深深刻进了李达将军的血液中。
李达将军的战争岁月及其与6位元帅的情缘在抗战期间,李达曾协助刘伯承和徐向前指挥了神头岭战役、响堂铺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香城固战役、磁武涉林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
1943年10月,李达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1945年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李达担任该军区参谋长兼太行纵队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随即发起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在邯郸战役期间,李达曾冒险穿过层层火线,前去与国军新编第八军军长商讨起义事宜。高树勋是当年26军27师师长,也算是李达的熟人了。高树勋的起义在解放战争中有不小的意义,而李达为促成高树勋起义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46年6月,晋冀鲁豫*军正式成立,李达为参谋长,此后他又协助刘邓指挥了陇海路、定陶、巨野、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战役。
48年5月,晋冀鲁豫*军改名中原*军,李达继续担任参谋长,协助刘邓、陈毅指挥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之后他又随军挺进大西南,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政委。当时西南军区的司令员正是他在二方面军的老首长贺龙元帅,这次算是他们的第二次合作。
建国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达在1953年接替解方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和彭德怀、陈赓、洪学智等人共同指挥战斗。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这期间他又一度在叶剑英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在授衔前,李达的夫人张乃一曾问李达:“你这次能评个什么衔?”李达说:“可能是中将,也可能是少将。我为党为人民做得还是太少了。”
但事实上,李达却被评为了开国上将,而且位列第二,这充分证明了中央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
李达将军态度谦虚,从不居功自傲,有一次他的女儿见学校里的同学都在互相比较,说这同学的父亲是中将,那同学的父亲是少将。女儿好奇便问父亲他是什么将。李达回答:“你小孩子打听这些有什么用?我是芝麻酱,黄酱。”
艰苦奋斗,不忘初心李达将军一生个人名利地位,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老红军本色,一生最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1950年,刘伯承离开二野,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该学院在西南地区招收了一片干部学员,离开前,李达特地用太行山的“沁州黄”小米干饭招待了他们,他对这些部下说:“我今天请大家吃太行山的沁州黄,就是希望大家不论走到哪里,南京也好,北京也罢,都不要忘了我们在太行山里的那段艰苦岁月,别忘了我们在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到场的众人无不感动,时任15军军长的秦基伟(开国中将,88年上将)代表众人发言说:“请‘五号’放心,我们一定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李达调到北京工作后,由于常常开会,而且开会时间总是很长,所以经常需要加餐,但他每次加餐,只吃烤馒头片。管理部门曾多次要给他丰富一下伙食,但他每次都拒绝。
每次外出视察工作,李达都严格要求接待单位把规格降到最低,多一个炒鸡蛋都会挨批评。
李达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的大女儿李晖在新疆军区工作多年,军区的同志一直不知道她的身份。当时的乌鲁木齐军区政委谭友林是李达多年的好朋友,李达嘱咐他,一定不能搞特殊。谭友林多年之后回忆起此事,感慨地说:“李达同志这样‘关照’自己的子女,令我感动。”
后来,李晖和丈夫一起被调到了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工作,李达听说这件事后立刻把他们找来,问为什么不干边防工作,调到乌鲁木齐去。李晖解释说这是组织因为工作需要才安排的,没有找任何关系,完全符合组织流程,李达这才放心。
1978年国庆,李达写了一首《勉致儿女们》的七言长诗,分给儿女们一人一份,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不要忘了奋斗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