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正在享用“6元自助餐”。刘俊聪 摄
47岁的莫健高当了12年的粥摊老板,和许多食客都已经十分熟悉。他的粥摊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闹市区,粥摊附近是居民小区和学校。粥摊的营业时间是上午7点至晚上8点,一到饭点,他的粥摊便食客云集。
对于莫健高而言,四季就在粥摊的长桌上变换。他会根据季节挑选时令蔬菜,对粥摊的菜单作出一定调整。“口感清爽的瓜类菜品在天气热的时候很受欢迎,我们就会相应地多准备一些。”莫健高表示。
长桌上的菜品可自由挑选,不限量供应。刘俊聪 摄
“豪华版”的粥摊里会有一间厨房,便于随时炒上一碟菜,能将空下来的菜碟再次“满上”。简易些的粥摊,一个雨棚、几套桌凳、一锅白粥、数个盛着小菜的小塑料盆便足矣。
“自助”粥摊在广西柳州市、来宾市等桂中地区十分盛行。都说柳州是一座连呼吸都带着螺蛳粉味的城市,事实上,在柳州,粥摊的存在感并不亚于螺蛳粉店。
这些自助粥店往往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刘俊聪 摄
在柳州境内的209国道,有一段闻名当地的“粥摊公路”。简易的粥摊搭建在国道两旁,如同“能量补给站”。过往的司机停下车,来碗白粥,配上一碟小菜,驾驶的疲惫感便一扫而空。
长桌上的菜品可随时添加。刘俊聪 摄
走在小吃店成排的柳州街头,一呼一吸之间,热烈的螺蛳粉气息里常常夹杂着一丝白粥温软的香气,尤其是夏天。
广西的夏天总是与炎热和漫长联系在一起。清淡、易消化的粥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广西人在饮食上的“消暑神器”,爱吃粥这件事仿佛刻在了广西人的基因里。
每一个食欲不振的闷热夏日,身在北京的杨舒航总会想念两千公里之外,广西家乡的那一碗白粥和长桌上的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