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M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创作了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李叔同于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油画兼修音乐戏剧。此间他接触到了犬童球溪的《旅愁》,将歌词作了翻译 :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送别》这首著名经典歌曲,就是李叔同于1915年据M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创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调填词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注意:“一瓢浊酒尽余欢”的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现存《送别》的最早版本,即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以端正小楷抄录的,是“一瓢(piáo)浊酒尽余欢”。在之后的传唱中“瓢”常被人传为“觚(gū)”“壶”与“斛(hú)”。
歌词里“知交半零落”,正是他创作此词的背后故事。这里的“知交”,是李叔同出家后仍念念不忘的上海“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天涯五友”分别是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和李叔同,这个五人组合在当时的上海可谓“名震一时”。据说,当时沪上之人,只要提到“天涯五友”,无不交口称赞。在那个年代,“天涯五友”俨然当今明星一般。
“天涯五友”第一次聚首,乃是李叔同初到上海那年1898年。当年,中国发生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宣布失败,李叔同正是因为涉嫌“康梁同党”而被迫自家乡天津逃离至上海。那年李叔同19岁,李叔同素来对救国救民格外关心,他的悲天悯人之心强于普通人。这点,从他后来出家后仍支持抗日便可知。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李叔同之所以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受到牵连,是因为他曾经公开说过“老大中华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一类的话,他甚至自刻了一方闲章上书:"南海康君(康有为)是吾师"。
到了上海后,李叔同租住在法租界卜邻里,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金陵东路一带。不仅因为李家在上海的申生裕钱庄设有柜房,且产业颇多,李叔同既衣食无忧,又可随意过上富裕的生活。平日里,他的吃食、生活用度都是人上人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