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龙猫》
很多父母一看孩子成绩下降、状态不佳,就急着追责是不是太贪玩。实际上,让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情绪问题占了很大比重。
三年级后,孩子的心理逐渐成熟,关注点也变多了。
再加上学习压力增大,运动和娱乐变少,疲倦感和分心会让孩子变得要么死气沉沉,毫无学习动力,要么浮躁、不踏实,成绩忽好忽坏。
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当孩子在生理上没有运动起来的时候,他的神经就没有兴奋透,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很多国外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必须有2-3小时的户外运动,因为他们早就发现了运动对孩子成长的强大作用。
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协作力、意志力。有充足运动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上多多加分!
6岁前是孩子培养运动习惯、发展运动心理和技巧的关键期。
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运动锻炼,对其将来形成良好的「运动惯性」非常有益。
有运动背景的孩子,会有优秀的心智、难以击垮的自信和号召力,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且,从小跟父母一起有充足游戏和运动的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沟通起来更顺畅。
图片来源:《怦然心动》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对未知的敏感,探索的好奇,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说到底,孩子在三年级的成绩下滑,不过是长期教育方法不得当的集中爆发。
父母应该思考:
我们是否太填塞灌输,而泯灭了孩子天然的求知欲?
我们是否太急功近利,而扼*了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我们是否太看重成绩,而忽略了跟孩子的深度沟通、情感链接?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一书中也写道: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
父母就是那手持火把的引路人,指引孩子拥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太阳,优秀的父母才会让它熠熠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