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人类建立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已经过去了65年,但闻“核”色变依旧是多数人的反应。4月15日上午,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公众开放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活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在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举办。该活动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核安全管理局)主办,旨在帮助公众科学认知核技术。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花土社区、涌泉学校的学生与居民受邀参观了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现场,工作人员结合实物、模型、展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普及了核能源、核辐射及核安全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
吸烟也会产生辐射
据介绍,辐射是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者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能量的方式。广义上,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其中,电离辐射全称致电离辐射,是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的原子、分子电离的辐射。人们为之色变的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
而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这类辐射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具有低频率和低能量的特征。较常见的电磁辐射也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知识展示
我们日常食物和饮用水中都会有放射性物质,这是因为土壤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会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不过,通过代谢平衡,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记者还了解到,烟草这一常见的“健康*手”中含有钋-210、铅-210、镭-226等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钋-210),吸烟也会对人产生辐射影响。钋产生α射线,特点是能量高但射程短,直接对吸烟者产生内照射,损害内脏器官的健康。
核电站周围可放心居住
辐射剂量率低至0.01毫希/年
二楼展厅一面墙壁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出人们“生活中的辐射”,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核电站周围、胸肺透视一次、北京至欧洲乘飞机往返一次、土壤、水和食物、砖房、辐射高本底地区按照年累积辐射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其中,核电站周围的辐射量显示仅为0.01毫希/年,而土壤则显示为0.15毫希/年,砖房则达到0.75毫希/年。
↑生活中的辐射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电离环境检测室工程师毛万冲告诉记者,这里所说的核电站周围是指核电站禁区外国家规定的可居住区,“一般来说,公众区域都会在核电站方圆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外,具体情况还要结合当地的本底辐射量。”毛万冲说。
毛万冲说:“由于核电站本身就会做多层保护措施,实际上基本出了厂区辐射量就会降到较为正常的水平。”而从0.01毫希/年的辐射量就可以看到,在核电站周围居住是安全的。
↑核电站模型
据了解,我国核技术利用单位对周围环境公众产生的照射计量严格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接受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毫希限值。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曾那迦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