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忌食用补品。不少家长会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补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时应停服补品,以免使咳嗽难愈。
风寒咳嗽:小儿感受风寒后,咳嗽较急,痰色白清稀,流清涕,鼻塞,打喷嚏,头痛,怕冷,口不渴。宜食温性的食品,如生姜、大蒜、洋葱、豆豉、橘子、羊肉等。饮食禁忌:各种冰制饮料;凉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酸性的食物,如酸白菜、泡菜、山楂、乌梅、酸橘等;涩味的食品,如白果、藕、柿子、海棠、石榴等。
风热咳嗽:咳嗽痰多,痰黄稠粘,伴有发热出汗,咽干疼痛,口渴,大便干,小便黄,咽充血。宜吃辛凉清淡的食品,如菊花、白萝卜、白菜、黄瓜、生梨、甜橙、藕等。饮食禁忌:忌酸、涩食品,如食醋、酸葡萄、李子、柠檬、山楂等;忌辛热食品,如大葱、大蒜、姜、辣椒、茴香、龙眼肉、桂圆肉等;忌肥腻食品,如炸鸡、猪排、肥肉等。
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稠粘难咳出,喉中痰鸣音,面赤唇红,喘促气急,大便干燥。宜吃辛凉甘寒食品,如竹笋、西瓜、荸荠、甘蔗等。饮食禁忌:忌辛辣食品,如葱、姜、茴香、花椒、大蒜;忌甜腻食品,如巧克力、奶油食品。
肺虚咳嗽:咳嗽较久,痰白清稀,多汗,神萎,喜暖怕冷,大便稀。宜用补肺、脾之品,如山药、米仁、百合等。饮食禁忌:忌甜腻不消化食物,如油煎食品、巧克力等。
六大用药误区
小儿咳嗽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治疗用药长期存在误区。不考虑病因和儿童的生理特点,轻率地使用成人止咳药,易贻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父母需要先明确咳嗽的原因,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安全有效的排痰止咳。
误区一:小儿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容易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小儿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出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二: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三: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的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四: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止咳药,它特别适用于早中期的小儿有痰咳嗽。它有双重机制,能直击咳嗽的病因:既排痰,又止咳。
误区五:小儿使用中药止咳,副作用少
一些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宝宝咳嗽就随便给小儿服用中药,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医认为引起咳嗽有很多情况,风寒、痰湿、体虚等都可引起小儿咳嗽,但是小儿咳嗽比成人更难以辩证,身体的承受力也较成人差,如果小儿风寒用凉药,反而加重病情,不可收拾。而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所以小儿咳嗽不要随便服用中药。
误区六: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对儿童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在有痰液的时候没有有效地将痰液咳出,痰液滞留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
好了,看完这篇咳嗽攻略
如遇到家人咳嗽的话
要仔细对照
找出合适的方法
才能将咳嗽快速击退!
来源:米教宝贝(gh_7706bd449ff5)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