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前的一些简单规划和梳理)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每天晚上给孩子定两个闹钟:
一个大闹钟,一个小闹钟。
大闹钟固定1个小时响一次,规定好1个小时内,孩子大概要做哪几大块事情;
小闹钟的安排是,比如1个小时内有3件事情,那么小闹钟就20分钟响一次。
这1个小时学完之后,孩子就休息5分钟。
做规划有一个目的为的是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当然,最重要是因为我女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磨洋工,因为现在的小孩子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女儿每天下课有兴趣班,还有学校的一些活动和学生义务工作;
回到家之后,要完成课内作业;
女儿很喜欢英语和数学,又要花1小时做英语和数学拓展……
晚上9:30~10:30,要开始读书听故事,睡觉。
因此,女儿每天晚上就真的只有2个半小时的课内外作业时间,如果不把她的时间给死死地卡住的话,我们大人小孩晚上都可以不用睡觉啦。
(女儿在写作业) (女儿在写作业)
04
一个游刃有余的二胎妈妈
离不开伴侣的支持
虽然我家有2个小孩,老二还是一个跟“二哈”一样的男孩,但我没有觉得我有多慌乱。
一个是我确实利用上了之前工作上规划的能力,给自己做长时间的规划和每日规划;
另一个我要很谢谢我的先生。我们家庭的爸爸不是甩手掌柜,全程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这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一个支持。
比如我陪我女儿做功课,我先生就负责带弟弟。有时候我要带女儿阅读,弟弟肯定就想搞事情,这时候我先生就会伸出援手,带他玩一会儿,或者帮弟弟洗个澡。
很多家里的妈妈们,其实都会希望先生发挥“伙伴”的作用。
那要怎么办?
那就是妈妈们少做一点啦!
妈妈们别表现得那么厉害啦!
别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学会利用家里“合作伙伴”的力量。
这除了给你减轻日常带孩子的一些劳累;也会给你一些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育娃思考。
像我先生因为比我大8岁,所以他在考虑事情上面比我更成熟,也更务实和落地。
我举一个例子,我女儿读中班的时候,我想给她学英语。然后我上海人,鸡娃本能触动,就想着我直接找一个班送进去就行。
但当时我的先生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你难道要用1万多块钱,让别人教你女儿说什么hello、byebye之类的弱智英语吗?”
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些类似于英语APP,每天花个15-30分钟来学呢。
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情,我先生也会给我很多的启发。
有时候我想让孩子学个什么东西,他会问我,“你觉得你这件事情能不能长久地做下去,要是你觉得你能够长久地做下去,你就去做;如果你不能的话,你就要考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因为类似的讨论,他帮助我找到了女儿的爱好是英语和数学,同时协助女儿在这几年把英语坚持下来,每天都在家练半小时。
所以比起80%的小朋友,女儿的英语都是能够拿得出手的。
所以妈妈们,再劝大家一次:
1、越早越好,一定要跟家里的伙伴有很明确的共识:孩子生出来,一定是父母两个人共同养育他们,而不是全推给女性这一边;
一男一女选择了结婚,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那么有些原则性的问题、一些要共同解决的话题,大家还是应该拿出来把它们说明白。
生出来的小孩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哪怕家里不是爸爸主导,那么回家帮帮妻子,或者花个5-10分钟陪陪小孩,都是责任和义务。
这种东西,应该提前说好,不应该是到发生了再拿出来说。
如果以前没说,也一定是能尽早说明白就说明白,而不是一直拖到以后,怨愤积压到不可挽回的时候再去说。
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真的劝一下妈妈们,你们不要那么厉害,真的没有必要,很多东西哪怕你会,你也可以装不会。一定要多表达,多跟先生求救。
很多人说什么“男人至死是少年”,其实都是老婆惯的。
比如上海很多家庭里是妈妈厉害,所以上海女性真的比较辛苦,什么都是女性一手包办,但我觉得没有必要。
像是广州这边,我个人感觉(不完全代表真实情况)很多男性会比较爱展现自己男人的一面,那我就顺应这一点。比如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我就求救,我先生负责干活,我负责吹捧就好。
所以妈妈们,你别那么厉害。多求救,有一个人帮你,其实你会好很多。
05
孩子跟申怡老师学习的
成长和感受
申怡读书的读书会会员,我买了2次,也就是2年。
我陪女儿听申老师讲读书会的书之后,我发现申怡老师讲书,跟其他老师讲书的方式不太一样。
申怡老师没有大段地去读文章,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来给我们讲一本名著。
这就留了一个让我们去看书的空间,而不是听完大段的原著之后,我们不再有看原著的*。
所以我女儿和我都是,听完申老师讲的书之后,会特别想去买原著,想把那个书打开再看一眼,看是不是像申老师说的那么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