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版书的缺点,影印版书与正版质量差别大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2:34:23

龟册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形态

以甲骨以及后来的青铜、石头作为文字载体的,这些都算作是书籍的萌芽。

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简牍。

一根竹片称为“简”,把简穿连起来的书叫简策(也写作“册”,与“策”同义)。编简成册的绳子叫“编”,一般用麻绳,也有用牛皮绳的(叫韦编)。

一块木片叫“版”,写上文字后叫“牍”,用木片做成的书,称为“版牍”。

用竹木做成的书,在商朝就有了,一直到纸张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书的主流形态。

影印版书的缺点,影印版书与正版质量差别大吗(9)

云梦出土的秦国简策

简牍使用的周期很长,大约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与之相关的好多词语至今都还在沿用。

比如成语“连篇累牍”“断简残篇”“韦编三绝”,还有诗词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汗青是加工竹简的一道工序,后来又代表书的意思)。

再比如,版牍的一个用途是写书信,写信一般用一尺见方的版,所以书信过去又叫“尺牍”;版的另外一个用途是画地图,所以后来就用“版图”代表国家领土。

随便提一句,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的应该是这些竹简木牍,而有些历史书的插图画的却是纸介质的书,这是违背历史常识的。

简策有很大缺点,那就是太笨重了。那时形容读书读得多是“学富五车”,其实这也不见得有多渊博,五车竹简恐怕也不过几万字吧。

所以,人们也在寻找另外的书的载体。

大约在春秋末期,在竹木书盛行的同时,出现了写在纺织品上的书,这被称为“帛书”。“帛”是纺织品的统称,当时主要是蚕丝制品。

影印版书的缺点,影印版书与正版质量差别大吗(10)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缣帛质地轻软,易折叠,还可根据文章的长短随意剪裁,比体积庞大的竹简方便得多了。

然而,缣帛是价格很贵的物品,产量也不多,虽然方便,但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那个历史阶段的书籍还是以简牍为主。

人们在想,能否找到缣帛的廉价替代品?

于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发明——造纸术诞生了!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

《汉书》中记载,公元前12年,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赵飞燕曾用赫蹏包裹毒药去害人。“赫蹏”就是纸。不过,这种纸是漂丝的副产品,产量很小。

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西汉武帝时期的“灞桥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西汉汉墓中出土的“放马滩纸”(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所发现最早的纸),经鉴定,都是用麻类纤维所造的纸。

但是最初的纸还是比较粗糙的,不便书写。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对造纸术做了革命性的改造,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极为廉价的原料,经过浸、蒸、捣、烘等工艺,成功制造出适宜于书写的高质量纸张。

影印版书的缺点,影印版书与正版质量差别大吗(11)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

改进后的纸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纸介质的书逐步流行开来。东晋末年,桓玄帝下令废简用纸,纸张成为唯一通行的书籍材料。

我国的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公元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造纸技术传入西方比较晚。公元751年,唐朝和大食国打了一仗,唐朝战败了,被大食国俘虏的士兵有造纸工人,他们把技术传给了阿拉伯人,此后逐渐向西传播。

1150年,西班牙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造纸术传到美洲,已经是1690年了。

中国从公元前2世纪到18世纪长达2000年,一直处于世界造纸术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解决了书写材料后,书籍还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成书的效率问题。

在九世纪之前,一切书籍全靠手工抄写来完成。如果需要100本书,就得抄写100次。可以想象,那个古老的时代,文化的传播是多么的困难。

从隋唐到宋代,中国的又一项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诞生了——这就是印刷术!

所谓的印刷术,是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项技术。

雕版印刷的方法是:将文字反刻在一整块木板上,让字凸出来,然后涂上墨,把纸覆盖上去,刷子一刷,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有了雕版印刷术,书籍就可以大量地制造出来,而且只要雕版不损坏,需要多少就可以印多少,快捷方便,这是读书人的最大福音。

影印版书的缺点,影印版书与正版质量差别大吗(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