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之忆
作者 寇衡
原文载20210313《洛阳晚报》三彩风
我第一次陪朋友参观洛邑古城,来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迎面还是原来的文峰塔,环境却不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此熙熙攘攘。
在我的记忆中,这里非常幽静。
(资料图,文图无关)
高高的文峰塔是我幼年时心中的谜。我自小就爱站在它的脚下,伸长了脖子仰望它,也爱从远处看它的雄姿,品旭光晨染、暮鸦归栖的诗意。
这座土褐色的方塔,曾是洛阳老城最高的建筑,也是留存至今的古物之一。塔南有护城河与古城墙相伴;塔西、西北有两条老巷,住的都是老户人家。我家就在附近,因爱去南关小石桥的舅舅家玩,我常穿城墙而路过此地。
我家在中和巷北头,走到巷南向东转,经东和巷,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文峰塔下。东和巷是条直路,走着让人乏味。我爱走另外两条路,穿短街走小巷,边走边玩,一步一景,十分有趣。
从中和巷中段下坡走孟坑,是个短巷子。之所以叫“孟坑”,一是因为历史上姓孟的大户人家久居此地,二是因为这里地势很低,有大水坑常年积水。一千年前,这里是大唐神都的新潭。当年,大运河的国外丝路商旅就住在此地的立德坊。史料记载,此处水面广阔,停泊帆船遮天蔽日。孟坑东北角,有一条极窄的仅供人行的小巷,我爱双手划墙而过,走出去就到了四眼井街的南头。
我最常走的是经文明街、四眼井街这条路。中和巷北口就是文明街,文明街小学就在这里。这里自元代起就是河南府的文庙,后来改为学校,我在这里读过四年小学。大门前曾有琉璃彩龙壁,滑下石阶,便看到院墙边立的石柱,上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前行十几米远,是纸箱厂的高大围墙。三国时期,这里曾是曹操训练军马的校场里的点将台。隔墙路旁有座老院,便是妥灵宫。当年孙权*关羽,送其首级给曹操,想嫁祸于曹操。曹操心知肚明,便在洛南为关羽修墓建庙,先在妥灵宫暂时存放关公首级供人瞻仰。此处后为文明街小学的东院,我在此读过小学一年级。妥灵宫窗外便是四眼井街的北头。路旁就是我最感兴趣的四眼井。
一棵古树下,很大的石板上有四个井眼,当年还可以打水。记得奶奶说过,此井水分甜、酸、苦、辣四种味道。我曾爬到井边小心地探头看过,好像是四个井眼。现在推测,可能是汲水之人心性不同,觉得打出的水味各异,或是巷间传说而已。井边古树上系了很多红绳,是当地人家在为幼儿祈福,祈盼孩子健康成长。
四眼井街只有几户人家,往前走几步便与孟坑相接。继续向东行,穿过一条同样只有几户人家的短巷,便是一片菜地,远远地能看到文峰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