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 资料内容繁多(4万字),可保存至电脑端自行编辑。
注2 云净提供微信公众号代运营服务,每周推送一篇透析中心专属的患教文章(图文版),具体咨询请联系云净。联系云净请搜索关注公众号“云净”。
目录
干体重的评估方法
干体重影响因素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干体重的意义
干体重是如何确定的、将来根据什么情况调整
控制两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长
请重视肾脏表现症状
糖尿病肾病血透内瘘护理
尿毒症治疗的最佳时机
什么是“多囊肾病”
肾囊肿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内瘘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内瘘的注意事项
肾脏病引起贫血的原因
为什么透析后会厌食
何为血液透析脱水
尿毒症诱发原因及早期症状
肌酐增高临床意义及危害
临时性中心静脉管的护理
急性肾盂性肾炎到底有多严重?
深静脉导管的护理
肾衰竭原因揭秘
什么是血滤-很多人都不了解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
高血压的应急处理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临床治疗
透析患者夜间足部抽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工血管的建立
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动静脉内瘘护理须知
慢性肾衰尿毒症是咋回事
高磷血症有哪些表现症状
解读高磷血症
中药能治疗慢性肾衰吗
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血肌酐的解读
慢性肾衰竭尿检
慢性肾衰恶化的原因
尿毒症不透析有什么后果?
透析知识
血液透析抗凝剂量的选择
肾病常见的症状及护理
血透是咋回事,哪些患者适合做
为什么会出现透析中低血压?
低血压的应急处理
肾病蛋白尿
尿毒症的病因分析
尿毒症心肌病
尿毒症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肾友患者要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尿毒症并发症知多少
透析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出现贫血怎样冶疗
贫血纠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肾友患者要定期进行化验检查
DN患者血液透析时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
DN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SHPT的危害
血液透析十种远期并发症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
血液透析中为什么会疼痛?
血液透析中发热的处理
透析过程中为何容易口渴
透后疲劳感:一个发生频繁的衰弱症状
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生原因
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危害
透析患者疼痛症状的原因及防治
血液透析中频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高磷高钙,PTH在500左右,怎么治疗
透析过程中静脉血肿的应急预案
透析过程中发热问题?
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后是不是尿量越来越少?
血液透析应该脱多少水?
血液透析患者怎样预防心衰
还有尿,为什么还要脱水?
头痛的应急预案
导致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慢性肾衰有哪些并发症
维持性血透析液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延缓慢性肾衰进程有哪些措施
如何预防慢性肾衰的加重
内容
干体重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有传统方法、生物化学标志物法、生物阻抗分析法、在线血容量监测法等。传统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连续的临床评估,进行最基本的临床评估,但尽管临床医生尽力工作,仍有约25%-50%的患者未达到干体重。传统方法优势在于从事血液净化的临床医生皆能进行的临床物理检查;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和体征缺少特异性,敏感性差,只有容量负荷显著增高或降低时才能发现。
准确地测定患者的干体重,正确评价患者的状态,及如何达到合适的干体重是血透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患者的饮食是影响干体重的主要且最可干预的因素,尤其是饮水控制。
虽然近年来干体重的评估方法不断发展,但直至目前尚缺乏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干体重的设置主要还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确定患者的血压,有无肺淤血、外周水肿,血透过程有无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症状。因此确定干体重时要全面考虑影响干体重的因素,适时调整,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减少透析的不适,提高患者透析的充分性。
干体重影响因素
干体重未达标的原因包括摄入水分过多、季节变化、透析不充分、营养状态、衣服的影响、大小便、是否进食等因素。肾衰竭的患者,每喝一口水都会在体内潴留起来,干体重与饮水是直接相关的。血透患者一天的喝水量是500ml 前一天尿量。以病人前一天尿量为250ml计算:饮水量=500ml 250ml=750ml,如病人出汗量多的话,可增加饮水100-200ml。上述饮水量应如何分配:早、中、晚三杯水(包服药用)即:150ml×3=450ml;一杯奶(或粥,汤)为200ml;一个水果(120克)含水约为50ml。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体重不可长得太快,隔一日透析时,体重增长不应超过干体重的3%,如一个体重为50kg的人,体重增长不应超过1.5kg。隔两日透析时,体重增长不应超过干体重的5%,如一个体重为50kg的人,体重增长不应超过2.5kg。控制体重要遵循“吃好、喝少”的原则。吃好就是“饭要吃好”保证摄取充足的营养。喝少就是“水要少喝”,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每天定时,定称,排空大小便后并穿同样的衣服测体重,要保持出入量平衡,否则体重会不断增加。
干体重的意义
干体重是针对透析患者的特有名词,是清除患者体内多余水分后的体重。干体重时,患者感觉舒适,血压平稳,身体外周无水肿、无心悸、胸腹腔无积水、心脏无扩大。当透析后体重低于干体重时,病人会感到全身乏力、肌肉抽搐、血压低、恶心、脉搏细弱,照X光会发现心脏变小。当透析后体重高于“干体重”时,水分排不出去便躲在身体的腔隙中,出现高血压、胸水、腹水、急性左心衰而引起的心悸、气促、除水量的多少,是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除水而言,患者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的体重回落到干体重。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对“体重”和 “干体重”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管理、家属的监督,更需要患者主动配合。
干体重是如何确定的、将来根据什么情况调整
临床上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干体重:
①、查看患者眼睑及双下肢水肿情况;
②、观察饮食及大便情况;
③、根据血压情况;
④、辅助检查:如胸部彩超除外胸水、心脏彩超除外心包积液、胸片检查心胸比例及有无肺淤血,腹平片除外腹腔积液;
⑤、利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评估干体重。
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是个变量,它随着病情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病情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则干体重增加;而病情不稳定,伴发其他疾病,营养状况差,则干体重下降。
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增加或减少衣服等情况来调整。在达到干体重时再脱水血压就会下降,出现哈欠、肌肉筋挛、呕吐、晕厥等症状。长时间透析脱水未达到干体重会出现水潴留的一系列表现,如血压升高,下肢、颜面部水肿,体腔积液等,导致严重合并症的发生,如急性心衰、脑出血等危及生命。因此干体重的评估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控制两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长
所谓的干体重,理论上是指体内没有多余水分(即患者的细胞外液容量完全正常)的体重。临床上一般将干体重定义为在没有显性水肿的情况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仍可以耐受的最低体重。干体重是透析超滤的依据。对于尿量减少的透析病人,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应超过5%,最好小于3.5%。比如说,体重60公斤的透析患者,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应超过3公斤,最好不超过2.1公斤。
通常来讲,病人间隔一到两天透析一次,如果期间体重增长过多,血液透析时在短时间内需要清除这些水分,体重短时间内迅速减轻,病人身体难以承受剧烈变化,透析后会感觉到非常疲劳,本身心脏有问题的患者,在透析中就会出现不适,如低血压,抽筋等。有些年轻人就因为工作应酬需要或完全不约束自己饮食的摄入量,仅一天时间内体重就会增加4-5斤。避免体重增长过多需要加强自我控制和管理,最好每天监测体重,提醒自己体重增长情况,安排液体摄入量。
请重视肾脏表现症状
肾病的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不被发现。如何能够及早发现肾病?不少患者因身体明显不舒服了才到医院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有生命危险,甚至需要马上进行血液透析。所以,如何及早发现肾脏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没劲儿
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视了肾脏问题。
二、不想吃
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总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
三、尿有泡沫
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四、尿路感染
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不了解会导致肾功能不好,结果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五、尿多尿少
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六、水肿
饮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眼睑、脸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现轻微的水肿,或者一过性的水肿,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怀疑是不是肾脏有了问题。
七、尿蛋白和尿潜血
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规就可以明确。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儿,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八、贫血
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看贫血,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当肾功能损害时,也会造成贫血。
九、糖尿病
糖尿病会引起肾脏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较好,一旦晚了,就很难治,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肾科。
十、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血压如果高了,要当心是不是得了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血透内瘘护理
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晚期严重并发症为糖尿病肾病、晚期慢性肾病容易发展为尿毒症,而终末期肾衰竭是不可逆性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有效治疗方法,能延长生存期、血液透析主要方式为外瘘、直接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永久性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在应用动静脉内瘘时,由于不合理护理与操作,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疗效,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加强内瘘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血液透析以前需要采取静脉造瘘术、动静脉内瘦主要是指经外科手术将动静脉吻合的血管通路,通过这一通道,将动脉壁血流转为静脉,静脉血流量多、管壁扩张、压力加强而产生动脉化血管,在透析过程中直接穿刺,能获取足够血流量。
而糖尿病由于微血管变化以及脂代谢异常,容易造成管腔缩小、血管弹性差、血管内膜增厚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部分患者有高脂血症或者是低蛋白血症,易产生血栓。
研究表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减少血液透析内瘘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缩短,所以,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掌握穿刺技术,重视术前护理与内瘘护理,行功能锻炼促进内瘘成熟。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尿毒症治疗的最佳时机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最可怕的“隐形*手”之一,然而,全球只有不到5%的公众了解肾脏的位置及功能,对患病的危险更是知之甚少。
据中国肾脏病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0%。由于肾脏的代谢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的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再加上肾脏病患者由于对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据统计,全球由慢性肾脏病所引起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数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目前有超过300万人依赖透析和肾移植生存。因此,对于各种早期慢性肾脏病,应该积极治疗以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出现;一旦已有肾功能损害,应积极保护肾功能,以防止或延迟尿毒症的出现;而发展到了尿毒症,则应把握合适的时机治疗尿毒症。
积极治疗慢性肾病,关键是杜绝尿毒症的根源。大多数慢性肾脏病,如不积极治疗,多会引起慢性肾衰竭。一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可引起尿毒症,不少人认为慢性肾炎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需要药物治疗,实际上目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对慢性肾炎有较好效果。
另一方面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已经成为尿毒症的常见原因,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肾脏情况。
各种常见的肾病如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各有各的病理类型,而每种病理类型又有轻、中、重度之分。对于轻、中度病理变化,治疗较为乐观,大多可以治愈;而重度病理变化则治疗难度大,病情易反复,但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大多数病例达到好转或稳定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一旦得了肾病,不要惊慌失措,认为得了不治之症,应早检查早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保护肾脏功能,防止或延缓尿毒症的出现。
下列措施有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应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应用。适当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理想控制高血压,并应用特殊药物有效降低肾脏内血压;纠正贫血、控制糖尿病、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防治各种感染。
尿毒症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正确对待,及时治疗,有效预防和治疗尿毒症是可以做到的。
什么是“多囊肾病”
顾名思义,“多囊肾病”指肾脏长出多个囊样肿块。很多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肾脏多发性囊肿,它们的病因及发展经过不尽相同。因此,“多囊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汇,包括很多不同的疾病。
其中,发病率最高且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是成年期发病的家族性多囊肾病(即医生常说的ADPK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囊肾病”)ADPKD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虽然ADPKD是突变基因引起的,而当今医学界尚没有从根本上矫正ADPKD突变基因的办法,但是,ADPKD是应当积极治疗的。早期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改变预后。
肾囊肿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
肾脏的大多囊肿是从肾小管上生长出来的。ADPKD患者的大多肾囊肿发生在肾单位的远曲小管的远段和集合管上,即皮质区集合管细胞(CCD中的principalcell)。未长成的囊肿与原来肾单位的肾小管是相交通的。
正常小管细胞增生极不活跃,失去控制后的突变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小管细胞从管腔内吸收溶质与水分,失去控制后的突变上皮细胞向管腔侧面大量分泌尿样液体,这些细胞仍然保持原有的极性,这样就容易形成囊腔,囊肿长到直径大于1mm-3mm时完全脱离开肾单位,成为独立囊肿进一步生长。出现肾囊肿的原肾单位可能因此而萎缩消失,体积增大后的囊肿还会影响它周围的肾单位发挥正常功能。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肾小球肾炎发展到尿毒症时含氮代谢产物和其它毒性物质不能排出,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
1.皮肤
尿毒症患者皮肤比较干燥,呈灰黄色并伴瘙痒,瘙痒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尿素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关。
2.心、肺病变
水肿和肾性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心脏可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患者会出现胸闷气急,无法走路,无法平卧的现象。
3.骨骼系统
尿毒症时,肠道吸收钙降低,造成患者的低血钙。长期血钙减少可引起骨组织普遍脱钙,出现抽筋、骨质疏松、骨痛等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
体内堆积的尿素排入消化道,在肠内经细菌尿素酶的作用形成氨,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纤维素性炎症,甚至形成溃疡和出血。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5.造血系统
尿毒症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加上各种毒素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可导致贫血的出现。尿毒症患者还常出现血小板的减少和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良好的动静脉内瘘可以极大的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穿刺操作的痛苦,最大程度减少尿毒症患者的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开展动静脉内瘘手术,肘部动静脉内瘘是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
由于腕部头静脉纤细、桡动脉硬化、以及穿刺不当和后期保护不得力造成的各种前臂动静脉瘘栓塞、感染、狭窄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失功,无法继续穿刺、为满足临床血液透析的基本要求,需要另行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而以往部分医生认为肘部动静脉内瘘会造成患者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脏衰竭,因此不倾向行肘部动静脉内瘘术。但通过后期实验分析,肘部动静脉内瘘与腕部动静脉内瘘相比较,患者心脏负荷未见明显增加,心衰发生率无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与年龄、贫血程度、血压的高低、容量负荷增加的多少、干体重控制的好坏以及继发性甲旁亢、尿毒症毒素等有关。
患者长期的水电解质紊乱、钙磷代谢的失调以及淀粉样变的改变等因素均促进了心肌肥厚、心脏代谢性扩张、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减退。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增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失代偿、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根据临床分析,延缓这一事件的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即为充分透析、控制容量负荷过重、保证血液透析效果,而这一切均需要依赖一个稳定而优秀的血管通路。
根据资料分析,对于既往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而言,与腕部动静脉内瘘相比较,肘部动静脉内瘘不会明显影响心脏负荷,不会显著改变其心脏结构与功能,相反,充分的血流量保证了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了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针对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来说,肘部动静脉内瘘是行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在行肘部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中血管瘤样扩张的发生率较行腕部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明显增加。
血管瘤样扩张的发生与肘部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增加、肘部血管管径粗、容易导致代偿性扩张有关,以及肘部动静脉内瘘血管压力增加,下机时压迫不当,易导致出血现象发生,增加了发生瘤样扩张的可能性。
同时,肘部动静脉内瘘多采用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往往开口大小易影响静脉侧回流压力,易导致上臂血管瘤样扩张。而相比较言,腕部动静脉内瘘血管纤细,管径细小,压力较低,易压迫,少出血故血管瘤样扩张较为少见。
由此可见,只要术者在术中严格控制开口大小,术后加强内瘘的护理和宣教,血管瘤样扩张的发生率必然会明显下降。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1、处理原则上应充分止血后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冷却局部,不要使内瘘血管内外形成凝血块。
2.穿刺失败时,在未形成凝血块时尽早处理,求得其他的帮助。
3.穿刺部位稍稍隆起,立即终止穿刺,用纱布四折或止血棉球压迫内瘘血流,压迫程度不要使血流中断。
4.手臂抬高,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加速吸收。
5.洗必汰湿纱布冷敷,使血块不再增大。
6.再行穿刺必须压迫穿刺失败的部位,或在原穿刺部位用止血棉球止血后捆扎止血带,再行穿刺。
7.失败部位以外穿刺困难时,止血15分钟后进行再穿刺。
内瘘的注意事项
对于血液透析人群,瘘就是生命线,一个好的瘘可以减少一半以上治疗中的痛苦。瘘的使用年限和血管质量、血液稠度、手术质量、使用方法、保养方法相关,一个好的瘘可以十几年或更长。但有的人的瘘经常堵或者不能用。做完到使用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或更长一些,要看具体情况。
注意事项:
1、做瘘的手不能提重物,不能用大力气。
2、不能压着,尤其是睡觉的时候,要保证血流通畅。
3、不能量血压,抽血,静脉输液。
4、做完透析回完血后,压的松紧、力度、时间要合适,要是保证不出血的最小力度,最短时间。
5、要注意保暖,不能冻着。
6、防止感染,做完血透最好第二天再洗澡。
7、注意安全,避开磕碰,防止别人紧握。
8、低血压、高血色素、止血压得过紧都是堵瘘的导致因素。
9、预防血栓的发生,保特血管弹性。
10、经常摸着些,注意响动和温度。如果出现问题,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时间越早越好。
11、做瘘的手最好不戴手表、饰物。
12、扎瘘一般从距瘘口5公分左右处开始扎,扎针方向向上向下都可以。
13、24小时后可以温毛巾热敷一下,喜疗妥、百多邦可以备用,鲜土豆片也可以使用。
14、血管隆起是常见现象,和血压、血管硬化程度等有关,经常抬平胳膊、用较松护腕保护会有作用。
肾脏病引起贫血的原因
肾脏病患者,特别是到了疾病晚期都会出现贫血,并随肾功能的恶化而加剧。
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在肾病晚期,肾实质损坏严重,使肾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刺激作用也因此而减弱,使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贫血。
二、毒素升高,破坏红细胞
慢性肾衰时,肾功能严重受损,人体内的代谢废物从尿中排出量减步,在血中浓度升高,这种物质可加速红细胞破坏,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而导致贫血。
三、造血原料不足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低蛋白饮食,可使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但尿中又有大量蛋白质丢失,再加上患者多有厌食、小肠吸收功能不好,造成体内营养缺乏而使造血原料,如铁、叶酸、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造成体内营养缺乏导致贫血。
四、毒素引起血管脆性增加
尿毒症患者血中的胍类物质和酚类物质不能自尿中排出,这些物质不但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还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以,尿毒症患者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胃肠道出血,这种慢性失血最终导致严重贫血。
五、肾性贫血
因为肾脏病贫血是由肾实质病变所引起,所以,医学上称之为肾性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故这类病人可适当补些铁剂,以纠正贫血。
为什么透析后会厌食
任何肾脏疾病的患者,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10-20毫升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等尿毒症中毒症状;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上述症状更为突出,导致蛋白质和热能摄入减少,各种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明显恶化。
这种情况在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中也相当常见。一般来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后,厌食症状可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由于某些中分子物质在体内的蓄积可能是抑制患者食欲的重要因素,因此透析疗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厌食问题。
导致患者食欲缺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食物不合口味,肾衰竭时毒性代谢产物潴留及代谢性酸中毒所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性降低或胃轻瘫,尤其是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腹膜炎者,胃肠道症状更为明显。
一些精神、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对患者的饮食状况产生影响,如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常常由于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此外,残余肾功能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透析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厌食症状也会更加明显。纠正食欲缺乏的厌食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透析,彻底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特别是中分子毒性物质)。
2.改进饮食的烹调方法,注重色、香、味,做到饭菜可口,既增进营养、保证人体热能的需求,又注重蛋白质摄入量的适度控制。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感染等,可减少机体分解代谢的不利因素。
4.及时纠正贫血。
5.对于重度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可使用胃肠内、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6.开导患者,做好思想工作,使患者改变心理因素,树立乐观开朗情绪。
何为血液透析脱水
透析机是我们的机器肾,我们要掌握它的特性,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首先每个人能容忍的每小时最大脱水量、最大总脱水量是不一样的,它和年龄、性别、体重、血压、心脏功能等因素相关,了解自己最高的脱水量,让自己在这个限内脱水。另外还需要了解水在身体内的分布:水分布在血管内、细胞内、细胞外。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大约4-5升。血管内充水可以增加20%左右,也就是大约1升左右,其余水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外。
还有我们要知道透析脱水时水在体内的流动情况,透析脱水是从血液里脱出去的,然后体内的水分再补充血液再脱出。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水顺利进入血液里就成了保证顺利脱水的关键。细胞内外的水进入血液,保证了血容量,比较稳定的血容量也就是血压稳定的保证。
怎么让水顺利进入血液呢?钠就在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略高的血钠会让细胞外的水进入血液里,细胞内的水出来到细胞外,身体的水就形成了一个顺畅流出的通道.如果身体里细胞内外的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到血液里,血容量就会降低,这是导致透析中低血压的主要原因,这时只要补充血容量就可以缓解,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脱水速度过快,所以还是要控制脱水量。
还有就是脱水方式的选择,基本有以下几种:直线脱水、斜线脱水、分段脱水、超滤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这个没有科学选择方法,只有自己去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少脱水还是第一重要。
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首先减脱水量,不行补盐水,再不行停脱水,最后回血。关于高糖的使用,是一种应急升压的手段,对血管会有伤害,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脱水到达干体重附近,血压会降低,但是并不是只要血压降低就是到了干体重,脱水过快细胞内的水还来不及补充血容量,低血压就已经发生了。
透析人群大部分体内都会不同程度的存水,当然透析间隔时间长的发生率会更大,能不能保持一个合适的干体重,成为透析人群一个首要问题。医生也在努力寻找判断干体重的科学方法,但是的确没有客观严谨的评测标准,下腔静脉、心脏彩超等只能做为参考,还是要求患者多体会,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系统。
尿毒症诱发原因及早期症状
尿毒症主要发生在肾性疾病后期。一旦出现尿毒症,那么,人体健康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威胁。尿毒症的治疗主张"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治疗得越早,脱离险境的几率越高。
“尿毒症”这一词也许你曾经听说过,但能够完全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人不多。甚至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尿毒症相关的早期症状,也因此错过了趁早治疗的时机。究竟,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是什么呢?其早期症状又有哪些?
尿毒症怎么回事?
尿毒症好发于男性群体,是肾性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也是肾功能衰竭晚期症状的统称。主要是指机体肾功能减退,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难以将机体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排出体外而引发的毒害。
哪些疾病会引发尿毒症?
肾炎:慢性传染性肾盂肾炎,或者各种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炎、膜性肾炎、局部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将会进一步恶化成尿毒症。
先天性肾疾病:先天患有遗传性肾炎、肾小球功能障碍、多囊肾等情况的群体,也容易会引发尿毒症。
肾毒性药物: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激发尿毒症的产生。例如常见抗生素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镇痛抗炎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等。
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造成的尿路狭窄、男性的前列腺肿大等疾病均有可能引起尿毒症。
其他疾病:痛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免疫缺陷病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全身性疾病均有可能会诱发尿毒症。
警惕!尿毒症难以被发觉的早期症状
1.肢体肿胀
肢体肿胀可以说是最明显、最易被察觉的尿毒症症状。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竭而体内水钠潴留,患者晨起可能会出现脚踝、眼睑等部位的水肿。
2.脸色泛黄
贫血会引起脸色苍白泛黄,尿毒症早期也会出现类似贫血的症状,乏力脸色泛黄。其脸色的改变缓慢,难以察觉,故因此常常被误诊。
3.尿量改变
尿毒症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衰退,滤过功能也降低,尿量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尿频尿急看似尿感症状,但其实尿毒症初期也会出现这种症状,仅有少数的患者不会出现尿量的改变。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与其他疾病症状相似,常常被误诊。在临床上,有不少的尿毒症患者发觉病情时,就已经是尿毒症的晚中期。
尿毒症病情较为严重时,治疗难度也会加大,例如肾移植、肾透析等。患者所承受的就不仅仅是病痛了,巨大的治疗费用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尿毒症治疗也要抓住时期,趁早期尿毒症的危害尚小,治疗起来也相对较容易些。
肌酐增高临床意义及危害
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偏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 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增高,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
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钠代谢失调: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二、钾代谢失调: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三、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四、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五、肾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状。
六、代谢性酸中毒:肌酐高的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七、血液系统病变,如肾性贫血:血肌酐高代表肾小球过滤率和肾脏排毒功能下降,此时,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开始损伤,进入肾功能不全的阶段。
而随着血肌酐指标持续不断的升高,病人的肾功能损伤程度将越来越严重,正常人的肌酐在40~120之间。如果肌酐高于这个范围,那么患者就进入了肾脏的病变过程,肌酐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还会发展成尿毒症。
临时性中心静脉管的护理
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多用于,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或动静脉内瘘堵塞、暂时无血管通路以及药物中毒、需要紧急透析或肾移植前血液透析等。
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置管后可直接进行血液透析,赢得治疗时间,挽救患者生命。但其也有一些缺点,如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日常精心的护理,但平时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护理呢?
1.留置导管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穿侧处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周围皮肤的感染。
①如颈内静脉置管者,避免洗脸洗头时水流至导管口处;②静脉置管着下肢弯曲最好不要超过90度,勿过多起床活动,并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
2.注意穿脱衣服,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动作不要过猛,最好穿宽松及前扣式上衣,避免套头式衣服,以免牵拉、触动置管造成松脱或把导管拉出引起出血。出院后如万一管子脱落,要立即压住伤口止血,最少15分钟,如有不适或出血不止,尽快到医院就诊。
3.注意不要干重体力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或日常家务活动。
4.保持大便通,睡觉时要平卧位或置管对侧卧,尽量不要弯腰,以防止血液倒
流堵塞置管。
5.每次透析时更换敷料。出院后若透析间隔过长者,建议每周两次到医院更换敷料。
6.导管管夹、肝素帽需维持关闭,勿自行开关调整,松脱时可能造成污染,应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7.置管处皮肤有瘙痒症状禁忌用手抓,以防感染。
8.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升高或插管处局部皮肤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导管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就诊,以防感染扩散。
9.如非特殊紧急情况,血液透析导管一般不宜另作他用,如抽血、输液、输血等,以防感染和堵塞。
急性肾盂性肾炎到底有多严重?
如果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及时,则很少出现并发症。并发于有潜在肾脏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致病菌常有耐药性,如不去除肾结石,尤其是合并感染的结石,否则肾盂肾炎难以控制。并发于尿路梗阻的感染也很难治愈,常演变为慢性过程,并可导致菌血症。
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产气型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但可致命的肾盂肾炎,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由致病菌常是大肠杆菌的某一菌株释放气体进入感染组织所致。
在得到充分治疗后,又无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可痊愈,并不引起肾脏瘢痕或持续性肾脏损害,相反在肾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尤其是并发于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持续肾脏损害和瘢痕。
深静脉导管的护理
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于血液净化技术临时性血管通路,成为临床上抢救危重透析患者不可缺少的诊疗手段。随者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应用该项技术进行生命延续,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深静脉导管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因此十分容易引发患者发生感染,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妥善的固定患者的导管,保证导管的密闭性,导管置入后,需使用丝线进行缝合,经导管的尾部进行良好的固定。禁止将已经脱出的导管,消毒之后再插人血管中,深静脉导管专管专用,不能做其他用途。在每次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前,要使用1%-2%的碘町对患者导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应用无菌纱布对导管及周国皮肤进行覆盖。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要先抽取患者的2-3 mL血液要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导管内已经形成的血组胞凝块进行清除,同时也能够清除上一次治疗时残留的肝素。
2、使用完导管之后,要对导管的管口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将导管口残留的血痂清除干净。此外,如果有血栓或者是纤维蛋白等物质残留在导管壁上,就会使血液中的菌落生长在导管壁上,因此,使用完之后,除了常规的消毒,之外,还需要应用生理盐水对导管内的残血进行冲洗,最后使用肝素钠进行封管,同时换上新的肝素帽。
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要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干净清洁。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卫生清洁。
4、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主要的临床诊断依据为美国《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一旦患者疑似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须立即停止使用静脉导管,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和内分泌物病原菌培养。一旦患者的培养结果为阳性,需要时的给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如果使用抗生素后,患者的感染情况仍不能有效地被控制,需及时的拔除导管,同时取导管管尖的物质进行病原学培养。对于病情危重,必须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在拔除导管之后,可选择其他事宜的部位继续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深静脉导管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 特别容易引发患者导管相关感染, 因此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中, 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临床分析表明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的材质、导管的穿次部位以及致病菌的毒性等等。研究表明, 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肾衰竭原因揭秘
走进肾衰竭
肾衰竭是一种起病隐袭的慢性疾病,其发病隐匿,而且病程较长,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对肾衰竭的预防刻不容缓,而对肾衰竭有效的预防就必须先了解肾衰竭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那么患上肾衰竭的原因是什么?肾病专家针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解答,一起看看吧。
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不好。肾衰竭饮食过程中长期暴饮暴食、偏食,特别是有长期酗酒吸烟习惯的人群都会损伤脾胃甚至是肾脏,或者是一些人因为减肥进行周期性进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及脾胃,人的脾胃相通,脾受损则牵连肾脏,会引起肾脏损害,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肾衰竭的一部分原因。
劳累过度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过渡消耗体力者,或者是纵欲过度等都会损伤肾气,肾气受到损伤甚至不足,就会引发肾功能发生衰竭,因为肾气是孕育在肾脏为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精华,如果肾气受损,身体也会变得衰弱无力。
心情愉悦
有助于身体循环、增强体质,良好的情绪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反过来说如果长期心情抑郁,情绪低落,会直接影响身体的血液循化,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这样就会使压力增大,这样容易导致心气郁结,引发高血压和其他疾病,肾功能也逐步衰退。
有毒物质
对药物的免疫反应,以及诸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感染或疾病,均能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烧伤时的血压突然降低、严重出血(例如受到压榨性外伤)、或是心脏病突然发作,都会导致供血失常,因而损害了肾脏;最后的一个原因是泌尿道某处发生阻塞,使尿流突然并完全受阻。
什么是血滤-很多人都不了解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续其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其严重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体内一些中大分子毒素物质蓄积有关,而一般的透析是不能清除这些中大分子物质的。
血液滤过是清除这些中大分子物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模拟正常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以对流的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和水分。
血液滤过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血液滤过需要专门的血液滤过机和血滤器,普通的透析机和透析器是不能完成血液滤过的。
2.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物质效果好,对于小分子毒素物质的清除能力不如普通血液透析。
3.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适于治疗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能够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情况等。
4.与普通透析相比,血液滤过丢失营养物质要多一些,要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
5.对普通透析耐受性差的,如经常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痉挛等,可以选择血液滤过治疗。
血液滤过优点还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透析病人都有必要去做。一般来讲,对于初始透析的病人,如果是病情稳定,没有明显并发症,是没有必要做这种治疗的。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体内出现中大分子毒素物质的积蓄,大概2年左右开始间断进行血液滤过治疗,能够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
1初次急诊血透时,应尽快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其尿量、水肿程度、呼吸、循环功能等临床症状,完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2配合医生完成临时血透导管通路的建立,协助患者摆体位,多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如患者不能平卧,可选择股静脉;如患者恐惧、烦躁时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3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嘱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尽早告知。患者如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4首次透析时间一般掌握在常规透析的1/2~2/3,最好不超过2h,防止血浆渗透压的突然下降,发生低血压,影响心、脑等重要脏器血供,以致引发心、脑梗死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
5老年患者,尤其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患者,要控制血流量由小到大,一般不超过180~200mL/min,以免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6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及水肿程度,设定适当的超滤量,采用小面积透析器,可防止血容量下降过快而脑脊液渗透压相对较高而致的脑水肿,降低透析失衡的发生率。
7控制患者的干体重,加强饮食管理,限制进液量、进食量,同时限制食盐用量。
在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症的治疗当中,应当首先做到预防,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其次要加强护理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出现失衡综合征时能够及时发现,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高血压的应急处理
一、发生原因
1、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2、失衡综合症、硬水综合症。
3、水分超滤不足,每次透析结束没有达到目标体重。
4、降压药在透析过程中被透出。
5、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6、透析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二、临床表现
血压轻度升高,没有自觉症状,如果血压大于160/100mmHg,患者往往头痛,难以忍受时会出现焦躁不安。
三、防治措施
1、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控制在1kg/天以内,盐的摄入量应小于2g/天,同时进行充分透析。
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
3、加强宣教,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透析间期能做到定时测量血压,按时服用药物;同时注意休息,戒烟戒酒。
4、改变透析方式,对特别严重者应中止透析。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临床治疗
1.发生机制
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发生机制主要认为与导致脑水肿的因素有关:
(1)代谢产物清除过速:
血透时血液中尿素氮及肌酐等代谢产物水平下降较快,但因受血脑屏障的限制,代谢产物在脑组织及脑脊液中下降较慢,形成血液与脑组织间渗透压梯度差,使水分进入脑组织,导致脑水肿及脑脊液压力升高,尤其是血透前尿素氮水平高及使用高效透析器者更容易发生;
(2)脑组织反常性酸中毒:
血透时血液中HCO3-增加较快,由于CO2较HCO3-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若pH纠正太快可发生脑脊液及脑组织反常性酸中毒,导致脑组织内阳离子渗透活性改变,引起脑水肿;
(3)特发性渗透物质作用:
血透时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一种特发性渗透物质,引起血液与脑组织间渗透压梯度差,从而发生脑水肿,可能与脑细胞内钠、钾、氨及氨基酸代谢失常有关;
其他因素:
如低钠透析、透析中低血糖、酸中毒纠正后氧离曲线左移引起的脑缺氧、脑组织含钙量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2 临床表现
轻度失衡者有头痛、乏力、倦怠、烦躁、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视力模糊及睡眠障碍等;中度失衡者有肌肉间歇性痉挛、扑翼样震颤、定向力障碍及嗜睡,偶可伴有心律失常;重度失衡时有精神失常、惊厥、癫痫样发作、木僵或昏迷,甚至死亡。
3 治疗措施
对轻度失衡者一般不需中止透析,适当对症处理或改变透析方式可使症状缓解。有明显失衡症状如昏迷时,应停止透析并及时抢救,治疗措施:(1)50%葡萄糖溶液60~100mL或10%氯化钠10~20mL静注;(2)20%甘露醇100~200mL静滴;(3)发生抽搐时静注地西泮10~20mg。如患者有头痛伴神经症状,不宜用失衡综合征解释者,应考虑硬膜下出血的可能,停止透析,使用鱼精蛋白中和已使用的肝素,急查头颅CT以排除出血,若确诊有出血可采用无肝素透析。
透析患者夜间足部抽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足部的抽搐,多发生在夜间将要入睡时,有极少部分人可在白天或睡卧时发生,特点是足部抽搐,呈阵发性,每次发作2-3秒不等,以足趾的抽搐为主,单足或双足,重的一个晚上要抽搐2-3个小时,持续几个月,严重影响睡眠,继之发生烦躁,血压升高等,对透析者是十分痛苦的。对足趾进行数百遍的按摩,也按不住它的抽搐动作,只有采用强烈镇痛或镇静药如氯硝西泮片4-6毫克,氨酚待因1-2片,同时于睡眠前服用,才能奏效。
夜间足部抽搐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两种:
(1)低钙血症血清钙有降低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当血清钙浓度由每百毫升10毫克下降至6-7毫克时,可因神经兴奋性的增加,引起肌肉(腓肠肌)的自发性收缩。低血钙的症状时常在夜间发生,因为血钙长受体内各种激素,如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以及维生素D、降钙素的影响和调节,这些激素具有“昼夜节律”的特性,也就是说,激素在白天与夜间的分泌量时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讲,血钙水平清晨最低而白天最高。
(2)纠正酸中毒易发生抽搐胆酸中毒透过过度透析后,PH值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出现了纠酸过度,导致了碱中毒而发生足部的抽搐。
尿毒症患者肾脏无法排出氢离子,只能消耗体内的碳酸氢根,因此尿毒症患者需要补充碳酸氢根,透析液的碱基通过弥散的方式,可以补充碳酸氢根。如果患者透析前处于严重的酸中毒状态,通过透析来纠正体内酸中毒的状态,透析的过程中血液的PH值变化过快,促进血钾的下降 ,促进转移性钙化,造成细胞缺氧,心肌收缩力下降。因此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透析前通过口服补充碳酸氢钠维持碳酸氢根水平尽量接近正常,透析液的碳酸氢根和血液的碳酸氢根的差距不过大。
人工血管的建立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病人的血管资源越来越少,血管通路再建立越来余额困难。在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中,如果自身血管条件不好,不能够建造自身的动静脉内瘘时,可选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移植血管分为两种:人工血管和生物异体血管移植物,前者使用的较多。手术中,医生将环型或直型人工血管与患者动静脉吻合后植于皮下,术后2-3周即可使用。人工血管的优点是表面积大,易于穿刺,瘘成熟时间短,血液流量佳。但是人工血管比较昂贵,穿刺有一定的技巧,护理上要格外注意。
使用人工血管的合并症主要有血管通路的狭窄、血栓、感染、夹层动脉瘤、盗血综合征及静脉回流受阻。狭窄好发部位是移植血管与静脉吻合处或相邻部位,多与血管内皮增生有关。
人工血管发生狭窄血液流通不畅,或在某一部位有涡流形成易发血栓。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影响治疗而且需要取栓重新建立血管通路,而且易发感染。因此在血管发生狭窄时就应积极处理,防止血栓形成。
由于人工血管与患者动静脉吻合位置稍高,有可能发生末梢血供不足指端冰冷、苍白、麻木、疼痛,及静脉回流不畅所致肢体水肿。另外由于人工血管血流量较大压力高,在穿刺、压瘘不利等情况下发生夹层动脉瘤。还会因血流量过大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些需要特殊诊断与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是这样。在日常护理方面,基本同于动静脉内瘘注意卫生、注意观察血管振颤有无、注意压瘘时间和压瘘力度、预防感染、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不同的是不必进行瘘的充盈锻炼。
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血栓形成是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导管血栓为主(占59%),动静脉内瘘血栓也较常见。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主要有手术因素、自体原因(高凝、低血压、休克)、术后包扎过紧等。 晚期主要是对内瘘的反复定点穿刺:压迫止血不当:反复的低血压:患者高凝状态: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不当等。
内瘘血栓形成的主要表现:透析血流量不足,吻合口处血管搏动、震颤消失、血管杂音消失,内瘘侧手臂疼痛。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尽早对症处理。
留置导管血栓形成原因是由于导管使用时间长、患者高凝状态、肝素用量不足或管路扭曲等原因所致,导管内血栓形成的表现是导管内回抽不出血液或只能回抽少量液体及回抽出大段血液凝块。
动静脉内瘘护理须知
保持内瘘血管手臂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指甲抓挠,避免皮肤破损,注意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状况,如发生血管杂音及血管充盈改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非透析日坚持动静脉内瘘侧手臂的握拳运动,有利于内瘘血管充盈。切记不要再造瘘侧手臂量血压、抽血、静脉注射,以及不要穿戴太紧的手表、饰物和衣服。
慢性肾衰尿毒症是咋回事
有的患者认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是由于“尿潴留在血中”而引起的中毒,其实尿毒症的发生机理不是“尿潴留在血中”。是肾脏疾病在终末期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表现,如胸闷、气短、水肿、少尿、呕吐、恶心、贫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高磷血症有哪些表现症状
高磷血症可有皮肤瘙痒、骨痛、骨折、抽搐、四肢无力、心律失常、肢体溃烂等表现症状,但大多数高磷血症患者上述表现症状不明显。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沉积变化、维生素D代谢障碍的重要因素,并与软组织钙化、心血管钙化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
解读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是指血清磷的水平超过4.5mg/dl。目前对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控制主要有三大方面,包括充分的血液透析、饮食限制以及磷结合剂的使用。
一、可延长透析时间或采用每日短时透析(1.5~2.5h/次,5~6 次/周)或每天夜间透析(每晚6~8h, 5~7晚/周)均能良好控制血磷到目标水平,有助于控制高磷血症。但进入体内的磷绝大多数存在于人体细胞内,所以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少量的磷,有时也并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高磷血症。但是,血液透析滤过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 能显著增加磷的清除;并且增加透析器膜面积以及加快血流速度也可增加磷的清除。
二、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治疗的病人通过限制饮食而减少磷的摄入是控制高磷血症的可行办法之一。但是对于已经进入透析的病人需要进食高蛋白饮食,使磷的摄入量增加,限制饮食减少磷的摄入虽然可以改善高磷血症相关的甲旁亢,但低磷饮食对维持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蛋白质摄入是不利的。而营养不良与蛋白质摄入不足在透析病人中普遍存在,是造成病人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即使是最严格的限磷饮食,每天仍有600mg的磷进入体内。因此也不能过多地依靠饮食限制减少磷的摄入,首先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三、由于透析与饮食限制并不能有效地控制高磷血症,使用磷结合剂便成为降低血磷的主要方法。多种化合物被用于结合饮食中的磷,以减少肠道对磷的吸收而增加从粪便中的排出量。比如碳酸钙与醋酸钙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磷结合剂,这两种钙盐使用后都能使血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能够补充钙的缺乏,纠正低钙血症,是纠正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旁亢较为有效的方法。并且相关研究表明:pH<6.0时,醋酸钙结合磷的效果优于碳酸钙。也有研究表明:在钙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醋酸钙比碳酸钙能更好地结合食物中的磷。
目前,高磷血症是成为导致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限制磷摄入, 充分透析及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有效控制血磷, 做好预防高磷血症的临床工作,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中药能治疗慢性肾衰吗
慢性肾衰表现为正虚邪实,中医采用补虚泻实的方法可以改善胃肠道症状、促进氮质排泄、治疗各种合并症、防治血透及腹透并发症。
特别是大黄、冬虫夏草、黄芪、附子、红参、积雪草等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均有好处。
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血液灌流作为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模式,最常用的吸附材料为树脂和活性炭,多年来,血液灌流从抢救中毒发展到应用于多个疾病领域,为救治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1、中毒
对于大部分的毒物和药物来说,血液灌流的清除效果要比普通透析好,特别是对镇静催眠药中毒治疗效果尤为突出。据最近几年文献记载,血液灌流能吸附的药物、毒物中毒比较广泛,如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镇静药、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降压药以及农业生产中常用到除草剂和*虫剂等。
2、尿毒症
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体内蓄积大量中大分子毒素,这部分物质是透析不能完全清除的,只有通过血液灌流吸附才能清除,长期规律应用血液灌流能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并能减轻患者皮肤瘙痒和治疗肾性骨病等,但血液灌流也有不足之处,不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故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案,俗称“组合型人工肾”。
3、危重症
炎性介质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危险因素,炎性反应综合征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个动态变化过程。经研究报道,血液灌流对IL-1、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清除作用,血液灌流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血液净化方式对治疗SIRS、脓毒血症、重症胰腺炎等安全有效。
4、肝脏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等肝脏疾病,可造成毒素在体内大量蓄积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在临床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有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双重血浆吸附、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等方法,通过降低内毒素、清楚胆红素、胆汁酸等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5、其他领域的应用
经研究证实,不少皮肤病与机体炎性反应失控、免疫失衡有关,如银屑病、痤疮、湿疹等。血液灌流吸附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炎性介质,从而抑制机体炎性反应,重建机体内稳状态。海洛因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临床研究表明血液灌流能清除血中游离吗啡毒素以及皮质酮、血管紧张素Ⅱ等与戒断症状有关的激素,缓解患者全身不适症状。并逐渐使之脱瘾。
血肌酐的解读
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但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也就是说,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那么引发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倘若肌酐升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肌酐高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就是要时刻远离引发肌酐高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肌酐标准为44~133umoL/L。
如果肌酐升高,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引发肌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肾病患者尤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发生病变,肾小球严重受损,对血肌酐的滤过作用严重下降,会导致身体大量的血肌酐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造成肌酐偏高,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
其次,原有高血压,并且血压未控制好,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总量大于1g,甚至1.5g)缓慢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出现血肌酐升高;另外,生活中过度疲劳,休息不好,身体大量出汗,饮水减少,尿量增加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浓度升高,可能会引发肌酐升高。
如果发现肌酐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最为重要的就是饮食及生活细节方面。首先,在饮食方面需要遵循肾病饮食原则:
(1)食盐量的限制: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虽然血肌酐高,并开始出现各种轻微的临床症状,但由于病理中度损伤,可视有无高血压以及浮肿情况,控制盐的摄入量,分别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如果肾功能不全者仅有肾衰竭肌酐高,但无少尿和浮肿的病人可不禁盐和水,维持低盐饮食。如果有严重水肿,以及高血压甚至是心衰的情况应严格禁盐。
(2)维生素的摄入:肾衰竭肌酐高病人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
(3)注意蛋白质供给:由于患者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为了控制肾功能继续恶化,应选择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饮食。
此外,除饮食方面,肌酐高患者还应注意平时生活中对烟、酒的限制。因为烟酒的毒害主要是对肾脏、血管的毒害,吸烟、饮酒越多对肾脏血管损伤就越大,更早的加重了肾动脉硬化,更促进肾小球的硬化,所以,无论是肾功能正常还是肾功能异常肌酐高的患者都要严格戒烟戒酒,避免造成肾脏更大的损害。
慢性肾衰竭尿检
尿检,作为临床上一种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慢性肾衰竭的一般诊断方法。尿检一般包括尿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等等,下面对尿检的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一、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是由尿胆原来决定的,一般尿色的深浅会根据尿量而有所改变。正常的尿色是草黄色,如果是异常的尿色,会因为食物或者药物、血液等等而发生变化。
二、透明度。正常的尿液一般是清晰透明的,女性的尿液会稍显混浊一些,如进行尿检时,尿液放置一段时间出现轻度混浊现象,可能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导致尿内的粘液蛋白析出。
三、酸碱度。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不过根据饮食种类的不同以及服用药物等等,会出现酸碱度的改变。
四、细胞。尿检主要是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小圆上皮细胞。异常的尿液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小圆上皮细胞数量增加的问题。
五、管型。正常的尿液一般没有管型,少数人群可能呈现透明管型。肾脏疾病肾友,可能出现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脂肪管型。
六、比重。尿比重会受到年龄饮水量以及出汗情况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会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所以也可以将尿比重的测定作为肾脏功能试验。
七、尿糖定性。正常人的尿液中会有微量的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异常尿液呈现尿糖阳性。
慢性肾衰恶化的原因
慢性肾衰病人经常存在着使病情恶化的加剧因素,消除加剧因素,可使病情缓解或趋于稳定;常见的加剧因素有:①感染;②尿路梗塞;③低血容量;④高血压;⑤酸中毒;⑥电解质紊乱;⑦使用肾毒性药物;⑧充血性心力衰竭;⑨全身性疾病;⑩蛋白质摄入过量。发现加剧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常可使病人转危为安。
尿毒症不透析有什么后果?
尿毒症患者一直不透析,毒素就会在体内蓄积,给其他器官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如损害心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等,最终危及生命。
透析知识
一、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让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流过透析膜两侧,借助膜两侧溶质梯度及水压梯度差,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来清除毒素,通过超滤清除体内潴留的过多水份,并能同时补充溶质,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二、透析用水
透析用反渗水是一种治疗药物,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与透析用水直接相连,水的质量关系着透析的疗效。只有洁净的水才能配置出高品质的透析液,水同时也是各种污染物的理想载体,水中的化学成分将导致各种透析的急慢性并发症。
三、透析中的营养丢失及对策
(1)微营养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VitB6丢失最常见)、Vit C、叶酸;脂溶性维生素:Vit D3(常与肾功能不全所致的Vit D3代谢障碍相关,长期可致骨质疏松)。
(2)蛋白质。科学研究发现,血透可导致额外的蛋白质丢失:10-12g/天,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解增多和透析液交换损失造成。量消耗增加也是导致负氮平衡的重要原因,若不加以补充使负氮平衡,会造成机体消瘦等各种并发症。
(3)矿物质。主要与透析液种类、使用时间有关,若透析液中不含矿物质或含量均很低且长期反复使用,则电解质丢失将显现长期不良后果。
(4)对策:增强监测频率,定期抽血检查,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透析液处方,主要包含:钾、钙、磷三种矿物质。
四、低钙高磷血症
(1)产生原因: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呕吐厌食)、活性维生素D3缺乏、尿磷排出下降(血磷增加或血钙下降)。(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抽搐、甲旁亢、肾性骨病等。
血液透析抗凝剂量的选择
抗凝剂剂量的选择:
一、普通肝素
1、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一般首剂量 0.3~0.5mg/kg,追加剂量 5~1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血液透析结束前 30~60min停止追加。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剂量。
2、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或血浆置换一般首剂量 0.5~1.0mg/kg,追加剂量 10~2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预期结束前 30min停止追加。实施前给予 40mg/L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保留 20min后,再给予生理盐水 500ml冲洗,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肝素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
3、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采用前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15~ 20mg,追加剂量 5~10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采用后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 20~30mg,追加剂量 8~15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治疗结束前 30~60min停止追加。抗凝药物的剂量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
二、低分子肝素
一般给予 60~80IU/kg静脉注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或血浆置换的患者无需追加剂量;CRRT患者可每 4~6小时给予 30~40IU/kg静脉注射,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有条件的单位应监测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剂量。
三、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或 CRRT患者,枸橼酸浓度为 4%~46.7%,以临床常用的一般给予 4%枸橼酸钠为例, 4%枸橼酸钠 180ml/h滤器前持续注入,控制滤器后的游离钙离子浓度 0.25~ 0.35mmol/L;在静脉端给予 0.056mmol/L氯化钙生理盐水( 10%氯化钙 80ml加入到 1000ml生理盐水中) 40ml/h,控制患者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1.0~ 1.35mmol/L;直至血液净化治疗结束。也可采用枸橼酸置换液实施。重要的是,临床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时,需要考虑患者实际血流量、并应依据游离钙离子的检测相应调整枸橼酸钠(或枸橼酸置换液)和氯化钙生理盐水的输入速度。
四、阿加曲班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或 CRRT患者,一般首剂量 250μg/kg、追加剂量 2μg/(kg·min),或 2μg/(kg·min)持续滤器前输注; CRRT患者给予 1~2μg/(kg·min)持续滤器前输注;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前 20~30分钟停止追加。应依据患者血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监测来调整剂量。
五、无抗凝剂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或 CRRT患者,血液净化实施前给予 4mg/dL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保留 20min后,再给予生理盐水 500ml冲洗;血液净化治疗过程每 30~60min,给予 100~20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滤器。
肾病常见的症状及护理
肾病常见的症状类型
1.排尿异常。包括尿量及尿化验异常。
2.尿路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急憋不住尿、尿频每天十几次或更多、尿痛或尿不尽感,常伴小腹坠痛,主要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肿瘤及前列腺炎等。
3.高血压。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肾性高血性占首位,根据其发生机制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两类。
4.肾区钝痛与肾绞痛。某些肾脏病可使肾包膜受牵拉引起肾区钝痛,例如急性和急进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多囊肾等。肾区钝痛病人大多能忍受。肾绞痛是突然发作的腰腹部剧烈疼痛,并向外阴部、大腿内侧放射,疼痛使病人辗转不安,难以忍受。肾绞痛主要见于肾、输尿管结石嵌顿,或血块坏死组织堵塞输尿管等。
5.水肿。由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称肾性水肿。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水肿轻者仅体重增加,看不到水肿的样子,称为隐性水肿;重者体重可增加十数公斤,甚至伴有胸、腹腔积液。肾性水肿常依据水肿发生机制不同分为以下两种:①肾炎性水肿: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水肿为全身普遍性症状,以眼睑、头皮等疏松组织处最为显著。②肾病性水肿:见于肾病综合征。水肿部位的轻重与体位有关,机体下垂部位水肿明显,以手指按压水肿部位,凹陷不起,也称为凹陷性水肿。
肾病要怎么护理
饮食有节,不可贪凉是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夏季瓜果蔬菜品种多,色香味逗人食欲,但患者仍应严格执行饮食规则,切不可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如西瓜虽然可利尿消肿、清热消暑,但多食则尿过频亦增加肾脏负担,再者西瓜糖分在体内的累计也是疾病潜在的危机。
温馨提示:以上五种症状就是肾病常见的一些症状,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症状,早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或者亲人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送往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不是肾病那就更好了,如果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血透是咋回事,哪些患者适合做
血液透析是指用"人工肾"将人体内的"毒物"(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外源性毒物)清除出体外,能充分地消除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尿酸及其他"尿毒症毒素",起到血液净化的作用。一般来说,慢性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效果较好,其次为多囊肾、红斑狼疮及肾硬化,糖尿病肾病与恶性高血压则效果很差。
为什么会出现透析中低血压?
超滤过多;
心血管防御机制受损,即心血管对容量的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能力;
患者方面:
依从性差: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过多;或者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进食;
合并其他疾病:
心血管疾病 CVD: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瓣膜病、心包炎;
糖尿病 DM: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通俗地说,吃得多喝得多,透析的时候就需要滤掉更多的水;而透析患者大多合并心脏功能下降或者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所以,短时间里失去大量水份,身体不能很好地代偿,于是出现血压下降。
降压药物的使用:
很多患者在透析间期仍有高血压,同时需要服用降压药;这就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摸索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案,透析前减量或停用,以保证血压平稳。
透析过程相关:
透析液成分:Na、Ca、Mg、缓冲液;透析液温度;
医源性原因:
干体重不准确;
高超滤率;
非生物相容性膜;
低血压的应急处理
一、低血压原因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0%~70%,可发生在整个血透过程的任何时刻。
血透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有效血容量的减少、血浆渗透压的改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能力降低、内分泌因素、醋酸盐不耐受以及药物等各种因素是引起血透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二、症状
少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但大多数病人同时有头晕、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和肌肉痉挛性疼痛,甚至意识丧失,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
三、处理方法
血透病人发生低血压时,处理上应迅速补充容量,同时适当减慢血流量,减低超滤率或暂停脱水,并可给病人低流量吸氧。
一般输入生理盐水100-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血压回升。
症状严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输入50%高渗糖40ml-60ml、10%氯化钠20ml、甘露醇、白蛋白等。
必要时回血,终止血透,积极寻找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加以解除。
四、其它
对初次血透、年老体弱病人为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可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小面积透析器、适当预充,血透应缓慢进行,血流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脱水不宜过多、过快,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
应用高钠透析,增加钠浓度,增快血浆充盈率,保持血容量。
改进透析技术,应用序贯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生理性透析,透析中钠模式超滤模式的应用。
肾病蛋白尿
一、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病变的程度并无完全对应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病人之所以出现低蛋白血症,除从尿中大量丢失蛋白的因素外,白蛋白在肾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降解增加;病人食欲减退及限制蛋白饮食,肠壁水肿影响吸收;或同时有肝病、肾功能不全使蛋白合成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浆蛋白的降低。而个别平素身体健壮又摄入高蛋白饮食者,往往不出现低蛋白血症。
但在一般情况下,肾病综合征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的增加,而血浆白蛋白不会增加或仅有微量增加。如限制蛋白摄入会使尿蛋白减少,而血浆白蛋白水平不会改变或改变甚小。
三、并发低钠血症
肾病综合症在并发低钠血症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纠正:
1、稀释性低钠血症
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若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不予静脉补充钠盐,只要造成水的负平衡即可。
2、及时补钠
由于肾病综合症往往是稀释性低钠血症与缺钠性低钠血症并存,故病人可表现出衰弱、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有明显的压陷性水肿。
尿毒症的病因分析
尿毒症作为一个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对其病因,肾病患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知己知彼”才能让病情得以控制,从而远离尿毒症。
尿毒症的病因有哪些?
1.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是引起尿毒症的第一因素。
2.先天性肾脏疾患: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3.慢性尿路梗阻:如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肥大、肿瘤等,是产生尿毒症的原因之一。
4.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尿毒症。
5.高血压:高血压病人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其中有15%会成为尿毒症患者。
6.糖尿病: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化成尿毒症糖尿病患者。我国人群中,现有糖尿病患者4320万人,糖耐量降低者5064万人,二者之和为9384万。也就是说,仅因为糖尿病我国就有约1300万尿毒症患者和1500多万尿毒症高危人群。
7.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根据统计资料,我国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男性为0.23%,女性为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占21.2%。
8.其它原因:如服用肾毒性药物,有很多患者肾功能衰竭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这些药物也是可能引发尿毒症的原因。
尿毒症心肌病
在所有慢性肾脏疾病死亡的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约占一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很复杂,包括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经典危险因素,而尿毒症环境下所产生的某些特殊危险因素形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损害,称为尿毒症心肌病。通过对尿毒症心肌病的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病变因素:
1.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由于水、钠潴留,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脏扩大,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2.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左室肥厚、重塑,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3.冠心病: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出现心绞痛症状,若心肌缺血加重未得到及时救治甚至可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4.贫血:多数尿毒症患者均存在贫血,贫血可导致心脏高搏出量和心率增加 ,心肌肥厚,使心肌细胞氧的供需平衡被打破,易出现心悸、心绞痛等,长期导致心功能下降。
5.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紊乱:PTH是引起尿毒症心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血液中PTH水平过高时,可造成心肌、血管、脂类代谢等损害。同时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血管的钙化、软组织钙。钙化可导致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缺血、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周围血管疾病。
6.尿毒症毒素作用: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中分子物质及蛋白结合性毒素,后者与蛋白结合后很难通过单纯血液透析清除。它们可加快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刺激心脏、肾脏组织纤维化等。
7.其他因素: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病毒感染、饮食不平衡、某些药物的有害作用等都可影响心脏功能。左卡尼汀的丢失以及透析时的低蛋白血症,均可加速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的进程,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尿毒症的心肌损害由单个或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机制多样化。总之,尿毒症心肌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
尿毒症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的重要合并症,为尿毒症病人死亡原因之一。此症状在临床较常见,病因复杂,病变为胃肠道多部位病变。主要病因有:
1、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胃肠黏膜损害。患者血液中的尿素弥散到消化道,在尿素分解细菌的作用下使胃肠道氨含量增加,氨对胃肠黏膜损害引起糜烂、出血、溃疡。
2、尿毒症多伴凝血功能障碍。尿毒症时体内尿素、肌酐及胍类等毒素增多,影响血小板的粘附和生成,同时体内多抗凝物质降低,抗凝作用减弱导致出血。
3、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时钙磷代谢障碍,血钙降低,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刺激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增加,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4、尿毒症常合并贫血,胃肠黏膜缺血,黏膜自身修复差。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又可使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治疗尿毒症的基础病是关键。
1、进行充分合理的透析 一旦出现尿毒症,应早期进行血透或腹膜透析,有出血时应行无肝素透析。
2、及时输新鲜血液及富含血小板的新鲜血浆,可有效补充血小板第Ⅲ因子和凝血因子。
3、尿毒症时禁用或慎用可引起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冬眠灵、安定、潘生丁、前列腺素E1等,以及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磺胺类和广谱抗生素、中分子右旋糖酐。
4、尿毒症时若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应使用肝素。对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等缓解症状。
肾友患者要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监测血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血压稳定的患者不必要每天测血压,但感觉不舒服时一定要量血压,如果重新调整降压药物,应连续测血压至少3-5天,每天至少3-4次,同时详细记录交给你的主管医生。
2.测血压之前应保持安静3-5分钟。
3.目前家庭用电子血压计种类比较多,建议使用相对好一点的臂式电子血压计。
4.如果在家里测得的血压和在医院里测得的血压相差太大的话,应将血压计带到血透中心进行校对。
针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控制水分和钠盐摄入量,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体重的5%。
2.干一点体重制定的不要过低。
3.可以适当延长透析时间,减慢超滤速度能够有效预防低血压。
4.避免在透析前服用降压药。
5.可采取钠曲线透析:调整透析液钠浓度可以调控血管再充盈,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和痉挛症状。
6.可以采取血容量监测:有专用的血透机可以实施血容量监测,早期发现低血压并进行干预。
7.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Bt(肉毒碱):肉毒碱缺乏可促进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疲劳、心肌病和贫血等,补充一些肉毒碱可能会有帮助。
8.对于长期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口服一些升血压的药物,如管通,有助于提高血压。
尿毒症并发症知多少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主要体现为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贫血合骨病,早期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入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过去认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自本世纪0年代之后开展了透析方法及肾移植手术,使尿毒症病人的寿命的以明显延长。
在尿毒症期,除上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一)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的症状是尿毒症的主要症状,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最后可发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这些症状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某些毒性物质的蓄积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③肾性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痉挛,缺氧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脑神经细胞变性和脑水肿。
(二)消化系统症状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内细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氨剌激胃肠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发性表浅性小溃疡等有关,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出血,此外恶心,呕吐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水潴留,贫血及毒性物质等的作用,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等,由于尿素(可能还有尿酸)的剌激作用,还可发生无菌性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区疼痛;体检时闻及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心包腔中有纤维素及血性渗出物出现。
(四)呼吸系统症状
酸中毒时患者呼吸慢而深,严重时可见到酸中毒的特殊性Kussmaul呼吸,患者呼出的气休有尿味,这是由于细菌分解睡液中的尿素形成氨的缘故,严重患者可出现肺水肿,纤维素性胸膜炎或肺钙化等病变,肺水肿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等因素的作用有关,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尿素剌激引起的炎症;肺钙化是磷酸钙在肺组织内沉积所致。
(五)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毒性产物对皮肤感受器的剌激引起的;有人则认为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因为切除甲状旁腺后,能立即解除这一痛苦的症状,此外,患者皮肤干燥,脱屑并呈黄褐色,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前认为是尿色素增多之故,但用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查,证明皮肤色素主要为黑色素,在皮肤暴露部位,轻微挫伤即可引起皮肤淤斑,由于汗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因此在汗腺开口处有尿素的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
(六)物质代谢障碍
1.糖耐量降低 尿毒症患者对糖的耐量降低,其葡萄糖耐量曲线与轻度糖尿病患者相似,但这种变化对外源性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糖耐量降低的机制可能为:
①胰岛素分泌减少;
②尿毒症时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基础水平增高,故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加强;
③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障碍,使胰岛素的作用有所减弱;
④有关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而致肝糖原合成障碍,目前认为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尿素,肌酐和中分子量毒物等的毒性作用。
2.负氮平衡 负氮平衡可造成病人消瘦,恶病质和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是引起肾性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负氮平衡的因素有:
①病人摄入蛋白质受限制或因厌食,恶心和呕吐而致蛋白质摄入减少;
②某些物质如甲基胍可使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加强;
③合并感染时可导致蛋白分解增强;
④因出血而致蛋白丢失;
⑤随尿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等。
尿毒症时大量尿素可由血液渗入肠腔,肠腔细菌可将尿素分解而释放出氨,氨被血液运送到肝脏后,可再合成尿素,也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后者对机体是有利的,因此有人认为,尿毒症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低于正常人,甚至低于每天20g即可维持氮平衡,但必须给予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即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营养物质,近年来有人认为。
为了维持尿毒症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质摄入量应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而且认为,单纯为了追求血液尿素氮的降低而过分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使自身蛋白质消耗过多,因而对病人有害而无益。
1. 高脂血症 尿毒症病人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蛋白(前β-脂蛋白)增多,故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加;同时还可能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活性降低而引起甘油三酯的清除率降低,故易形成高甘油三脂血症,此种改变可能与甲基胍的蓄积有关。
透析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肾性贫血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肾脏产生EPO,它可以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尿毒症病人EPO的产生明显减少是透析病人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2、活动性失血:抽血化验、透析器中残留血的损失,可加重贫血。
3、营养缺乏:尿毒症长期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水隁低,造血原料摄入不足,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族缺乏等。
4、尿毒症毒素对红细胞破坏:使透析病人的红细胞寿命缩短。
5、继发性甲旁亢:甲状旁腺激素有拮抗EPO,抑制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可增加红细胞的脆性,缩短红细胞的寿命。
6、铝中毒:铝可以和转铁蛋白结合干扰铁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出现贫血怎样冶疗
透析病人贫血的纠正程度,也就是说血红蛋白的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所以早期治疗贫血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人红细胞生成素EPO问世以前,主要是依靠输血来纠正贫血,输血带来的危害很多。目前只有在重度贫血、危及生命时才输血。
2、EPO是目前治疗贫血最有效的方法。
3、用EPO的同时需要补充铁剂和叶酸,铁剂和叶酸是人体骨髓造血的必要原料,铁缺乏是造成EPO疗效差的主要原因。
4、应用EPO治疗的过程中需定期评估贫血的程度以及体内铁的状况,根据化验结果调整EPO的用量。
贫血纠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血红蛋白(Hb)水平应不低于110克/升(血细胞比容Hct大于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4个月后到达。但不推荐Hb维持在130 克/升以上。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浓度。
靶目标值也要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
①、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120克/升。
②、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并发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在监测下谨慎增加Hb水平至120克/升。
③、合并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患者推荐维持较高的Hb水平。
肾友患者要定期进行化验检查
有一部分患者进入规律血透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食欲、体力基本和正常人一样,认为只要按时透析就行了,没有必要做一些化验检查。实际上,这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透析并不能解决尿毒症带来的所有问题,有的问题必须应用药物去干预,而且应定期调整药方案。
所以,维持性血透患者非常有必要定期进行一些化验检查,一般每个月检查1次,有的项目可以每2-3个月检查1次,血液化验应在透析前取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血常规:主要观察血红蛋白,目标值为100-110g/L,如果不达标,应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检查有无缺铁或失血的情况,如果过高,可能会出现血液粘稠度增加,反而增加危险性。
2.肾功能:包括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的绝对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结合每个病人具体分析。透析前尿素氮、肌酐的值并不是越低越好,过低常是营养摄入不足的表现。还要结合透析后的尿素氮、肌酐的下降比率来判断透析是否充分。
3.钙和磷:钙和磷的化验非常重要,钙磷絮乱会引起很多不良后果,高血钙的患者应使用低钙透析液,高血磷患者低磷饮食,并服用磷结合剂,钙磷应两周化验一次。
4.PTH: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应维持在150-300pg/ml,常规口服活性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可2-3个月化验1次PTH,但是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的患者必须每月化验1次,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5.清蛋白:是营养的一个指标,常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一般3个月应检查1次。
6.血脂:心血管合并症是威胁透析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应重视透析病人的高血脂,积极加以防治,常规3个月应检查1次,正在降脂治疗的病人,应每月监测。
7.CRP:许多基层医生对这项化验的意义不是很了解。CRP是一种炎性蛋白,它可以反映体内的慢性炎症状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以及病人的预后相关,在CRP升高时,铁蛋白升高并不意味着铁储备增加。
8.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在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应评估铁的储备和利用,应化验这两项指标,如果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好,血红蛋白达到目标值,不必常规化验,一旦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化验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9.肝功能检查: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常服用很多药物,会影响肝脏功能,常规应3个月检查1次。
10.病毒学检查:常规透析患者至少1年化验1次,对一些高危患者比如近期输过血或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3个月到半年检查1次。
DN患者血液透析时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
(1)透析液含糖浓度的选择
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透析液为无糖碳酸盐透析液,当使用无糖透析液,在血液透析期间会造成葡萄糖的持续丢失,特别是DN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据相关文献类似的研究结果显示,对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自体对照研究,分别给予含糖5.5mmol/ L的透析液与无糖透析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统计透析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前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后者为7.6%,含糖透析液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糖透析液。目前对于DN患者透析液是否需要加入葡萄糖及加入葡萄糖的量还存在争议,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2)加强DN 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护理与监测
研究表明,DN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血糖保持在11~12mmol / L 可有效防止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而且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多发阶段为透析2h后至透析结束时间段。加强血液透析2h后至透析结束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合理使用降糖药,同时对于患者服用的可致血糖波动的降压或止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右丙氧芬等应停服或选择其他替代药物,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3)做好DN 患者透析期间的心理及饮食护理
健康的心态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可靠保证,DN患者在透析期间要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工作,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患者健康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和配合治疗的态度,才能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给予合理科学的饮食指导及护理,根据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数据,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病情,确定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与进水需要量,并具体分配到每餐,其目的是控制血糖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又要确保均衡、足够的营养供给,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液透析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4)DN患者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DN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后,应嘱咐患者不能马上离开,而应留在透析室继续观察30min无异常情况再离开,最好有家属陪伴。同时叮嘱患者离开后最好直接回家,当天应尽量避免外出,如确需外出,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以便及时纠正。
DN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1)透析液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常用的透析液已由原来的醋酸盐转变为无糖碳酸盐透析液,无糖透析液不含葡萄糖,不容易被细菌污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概率极小,但无糖透析液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中后,会不断被清除。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受分子梯度的影响,使用无糖透析液透析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分以每小时5.5 g的速度丢失。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无糖透析液透析时,4小时丢失葡萄糖(30±9)g。因此,透析液是DN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重要原因之一。
(2)营养不良因素的影响
营养不良是患者死亡与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DN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与普通患者,患者由于营养缺乏,机体的糖储备原不足,DN患者在行血液透析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源源不断的流失,因此,低血糖的发生就难以避免。
(3)血糖波动及透析期间进食
DN患者由于肾脏受损,对胰岛素的灭活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增强,同时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再加之患者的透析反应及个体差异、透析丢失葡萄糖等,使用患者血糖波动,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进食也是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进食可能会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同时进食后经消化吸收的糖经透析膜透出,也是血糖波动的原因。
(4)某些影响血糖药物服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部分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镇痛药物右丙氧芬易引起DN患者血液透析时反复发生低血糖。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能增强或延长降糖药物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会增加组织对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反应性,而β受体阻滞剂在增强降糖药物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抑制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功能的作用,容易导致DN患者发生低血糖,同时也掩盖低血糖症状,容易出现误诊。
(5)DN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糖的危害
据相关文献统计显示,DN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其中低血糖是患者透析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糖时往往为无症状低血糖,容易延误治疗,使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致低血压的发生,进而导致对低血压的压力反射和交感神经减弱,加重低血压反应,出现心脏迷走神经反射降低,同时也是眼底出血、心绞痛发作的直接诱因之一,另一方面长期反复低血糖,容易增加红细胞脆性,加重患者的贫血症状,也可直接促成脑细胞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出现脑部点状出血、软化、坏死、脑水肿等,轻则智力下降,重则发展为痴呆症甚至死亡。
SHPT的危害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低钙、高磷、活性维生素D异常等多种因素长期刺激,容易SHPT,甲状旁腺组织受到长期刺激增生增大。SHPT对机体的危害可以殃及全身。
1) 骨损伤,表现骨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缩短等,严重者表现退缩人综合症及面部畸形;
2) 血管钙化,可以是外周血管钙化或冠状动脉、脑血管钙化;
3) 转移性钙化,由于骨骼矿化障碍,钙磷等矿物质不在骨骼沉积反而在骨外组织沉积钙化,常见部位血管、心脏瓣膜、皮肤等;
4) 加重贫血;
5) 加重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十种远期并发症
导语
血透并非完全的肾脏替代治疗,它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尿素症毒素、不能完全纠正尿毒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也不能替代肾脏内分泌功能。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毒素积累,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问题逐渐加重,可引发一系列远期并发症:
1
高血压
治疗首先应限制水钠摄入,注意保持干体重,75%患者可控制血压。无效者可加用降压药物,ACEI类及钙通道阻滞剂为首选 。3%~5%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改行腹透或血液滤过可能有效。
2
左心功能不全
充分透析脱水,保持干体重是主要治疗方法,其它还须要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及进行营养治疗。
3
冠脉疾病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纠正贫血,保持透析间期体重避免过多脱水等可有效预防其发生。透析中发生心绞痛者,应减慢血流量,停止超滤,并予吸氧和含服硝酸甘油,有低血压者应予扩容。处理无效者应予停止血透再行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改行腹透或血液滤过。
4
心包炎
早期心包 早期心包炎多有胸闷胸痛症状及心包摩擦音,加强透析可有效治疗。迟发性心包炎多无症状,仅在透析中反复发作低血压,部分加强透析有效,部分需改为腹透。
5
胸腹腔积液
渗出性为主。治疗应加强透析和超滤,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态。
6
贫血
肾促红细胞素(EPO)产生不足是主要原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手段,其它治疗包括加强透析,补充造血原料,减少透析失血等,严重贫血可少量输血。
7
继发性甲旁亢与肾性骨病
临床表现为骨痛、骨折、骨变形、关节肿痛和变形、肌力肌张力下降、转移性钙化及肌腱断裂等。诊断多依靠临床症状、血钙、血磷、I-PTH浓度及骨X线表现等。骨活检是诊断肾性骨病的金指标。治疗主要是补充活性维生素D3,其它还可行血液灌流及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等。
8
泌尿生殖系统
血透患者泌尿系结石、感染、恶性肿瘤及阳痿、性欲减退等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此外获得性肾囊肿多见,其由肾脏本身病变引起,与透析无关,可并发出血、感染及恶变。治疗均为对症,严重时予肾切除。
9
神经系统
主要由铝中毒,尿毒症毒素、甲状旁腺激素潴留,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中枢病变表现为注意力障碍、淡膜、妄想、智力衰退,重者有语言和运动障碍,甚或痉挛,痴呆。
10
皮肤
主要表现为皮肤色泽变化、瘙痒、干燥、毛发指甲变化及口腔病变等。其中部分加强透析有效,大部分只能对症处理,无特殊治疗。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
什么是透析中低血压?
根据KDOQI指南:
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
多有伴随症状:腹部不适,打哈欠,叹气,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头晕或晕厥,躁动,焦虑;
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即刻出现的症状性血压降低;
可能引起冠脉缺血从而导致心室壁肌肉局部运动异常。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在普通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血液透析快要结束时,来势凶猛。初期病人感到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血压明显下降或是测不到,可引起心跳骤停、死亡。它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循环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原因,由于超滤过快,其速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血流量迅速减少,心肌灌注下降,而使血压急速下降。
②心输出量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透析前血钠水平减低是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这一特点更为显著。
③外周阻力和容量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透析5年以上的病人由于心血管病变,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压上升,心脏顺应性差,心室充盈减少心输出量减低也易发生低血压。
④营养不良,尤其是老年人伴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的病人易发生低血压。它与透析次数不够引起的透析不充分有关,血中毒素过高;食欲不佳,精神负担过重、抑郁;胃肠道吸收减少;每次透析营养物质丢失;透析病人特殊的病理状态,如代酸,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状态,使机体消耗或能量代谢障碍。
⑤在血容量下降时,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代偿性调节机制对维持血压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与低血压有关。
⑥部分病人是由于对透析液中的醋酸盐不耐受,而发生低血压。
二、防治
①尽量减少脱水量,两次透析间隔期不要超过3天,如脱水量稍大,可设程序间歇式脱水。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控制体重不要增长太快,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公斤。每次脱水量控制在干体重的5%以内。
②加强饮食营养,减少营养不良发生。注意血中白蛋白含量,尽量维持35g/L以上,口服开同纠正负氮平衡,口服必需氨基酸15-20g/d,减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必要时可在透析中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或氨基酸的方法来纠正低蛋白血症。
③定期做血滤、灌流及CRRT,可增加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有助于减轻炎症状态和蛋白分解代谢,减少自主神经损害。
④监测离子变化,避免离子紊乱,如低钠等。
⑤定期监测心脏彩超,提检EF值,判断心功能变化,及早治疗。
⑥透析中可采用高钠透析,低温透析,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要进食过饱;透析前不要口服降压药。
⑦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纠正贫血,增强体质和耐受力,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乐观心态,必要的药物干预也很重要,如米多君、生脉饮口服液对提升血压有一定益处。
血液透析中为什么会疼痛?
疼痛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50%--60%的病人都有疼痛,只是疼痛的部位、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已,临床上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腰背痛、头痛等,有的患者非常严重,常常需要服用止疼剂,病人很苦恼,很影响病人的心情以及生活质量。
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包括:
1.原有疾病引起的疼痛:关节炎、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多囊肾合并出血、肾结石等。
2.透析相关性并发症:透析骨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痛风等。
3.透析相关性的疼痛:动静脉内瘘引起的窃血综合症、肌肉痉挛,以及透析不耐受导致的头痛等。
4.不明原因的疼痛。
疼痛严重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最主要的治疗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目前全社会都很关注疼痛的防治,一些大医院专门成立了疼痛科,有专科医生指导治疗。不过透析患者比较特殊,不仅存在躯体上的症状,而且心理因素占有相当比重。
所以,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的疼痛并不是简单地给予一些止疼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下情况:
1.明确疼痛的原因:这是基础疗治。
2.考虑局部治疗:如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或麻药。
3.明确疼痛对于每个患者的意义。
4.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理因素:透析病人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常常把一点不舒服症状放大为疼痛,过早用一些止痛药,反而会引起其它的副作用。
5.治疗各种潜在的抑郁症。
6.给予药物干预:原则上应口服药物,按时和按需给药,阶梯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7.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并调整剂量。
血液透析中发热的处理
透析相关发热可出现在透析中,表现为透析开始后1h-2h出现;也可出现在透析结束后。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分析与血液透析有无关系。如由血液透析引起,则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原因
1.多由致热原进入血液引起,如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复用不规范、透析液受污染等。
2.透析时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或原有感染因透析而扩散,而引起发热。
3.其他少见原因如急性溶血、高温透析等也可出现发热。
二、处理
1.对于出现高热患者,首先应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并适当调低透析液温度。
2.考虑细菌感染时做血培养,并予抗生素治疗。通常由致热源引起者24h内好转,如无好转应考虑是否为感染引起,应继续寻找病原体证据和抗生素治疗。
3.考虑非感染引起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预防
1.在透析操作、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复用中应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引起致热原污染。
2.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3.透析前应充分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4.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监测,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透析液进行透析。
透析过程中为何容易口渴
健康人口渴,是为保持体内各器官、组织等部位水分的比例,水与钠等电解质的平衡有利机体的代谢需要。为此,通过口渴中枢来表达对水分的需求,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对于透析者则不然,他除了健康人对水的需求之外,尚有导演的饮水*,这种*或要求是难以忍受的,具有自身难以克制的强迫性,甚至有少数人需要家人看管。
确切的说,透析者体内真的缺水吗?既然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透析者感到如此的口渴呢?主要原因是与透析者的不充分透析有关。
1. 水与电解质的紊乱
一个健康人,日摄取钠量在6-15克,经肾外途径可排钠仅为0.8克左右,余钠盐均由肾脏以尿钠的形式排出体外。
透析者体内没潴留的水分是健康人的几倍,由于血浆渗透压及流体静压的作用,好多水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组织间隙,使组织细胞内、外同时发生代谢障碍,最明显的是细胞外渗透压的升高(细胞钠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呈脱水现象。
2. 尿毒素作用
机体代谢的各种毒素(如尿素等),长期蓄积于体内,此时,机体为保持生命所必需的内环境的恒定性,必须作出保护性应答。于是体液在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下,迅速作出调整反应,由于肾体液调节系统已受到极大的破坏,只有依靠消化系统平衡和调整水分的摄入量,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清除或稀释细胞内、外的高钠尝试与各种毒素,于是便产生了口渴的感觉。
3. 血容量的相对不足
由于大量水分蓄积于细胞与组织间隙,使得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为充盈有效循环血容量,则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地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
4. 心理因素
口渴现象并不存在整个透析间歇期,也并不是每个透析者都渴得那么强烈,通过饮用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各种致渴因素,如尿毒素渐渐渗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的浓度渐同,于是口渴的感觉也就会明显的减弱,但饮水的*却依然存在,这是由于饮水后自觉对周身,尤其是咽喉部、食管、胃部等部位受到冷热水的刺激后感到非常舒服,通常像透析患者们所言“饮水真是痛快”!(岂不知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在后面该有多大!)尤其在上机前,不饮水就像错过了一次极好的机会。因此,告诫透析不充分者或将要接受透析的肾病患者们,限水虽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对适应透析身体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延续自己的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心理因素去饮水,那可就对自己太不负责了。以上资料来源网络整理,仅限于学习交流。不具有任何治疗建议,需治疗请遵医嘱。
透后疲劳感:一个发生频繁的衰弱症状
背景:
透后疲劳感(PDF,Postdialysis fatigue)指透析治疗后患者出现的疲劳感或筋疲力尽的感觉,需要休息或睡眠。透后疲劳感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衰弱症状之一,不仅使患者本已受损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亦是患者拒绝遵从最佳透析方案的常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该症状的发生机制我们却知之甚少。仅有的几个研究探讨了相关干预措施,但结论却大相径庭。
检测:
目前无国际标准对透后疲劳感的定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以及检测方法进行描述,在既往试验中常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透后疲劳感的问题有:
1.透析后你感觉好些了还是更差了?
2.透析后你常常会有持续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的疲劳感吗?
3.透析治疗后你需要多久的时间恢复?
流行病学数据:
透后疲劳感发生频繁,有试验指出51%的透析患者出现透后疲劳感,在另一试验中该数值高达86%。
对于患者恢复所需时间(time to recover from hemodialysis, TIRD)各试验结果类似,有试验指出79%的患者在4小时内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206±199分钟。在DOPPS研究中发现,73%的患者在6小时内恢复,17%的患者需要7~12小时的恢复时间,而10%的患者需要更久的恢复时间。
病因:
目前出现PDF和TIRD延长的原因仍然未知,仅有几个试验试图阐述其中机制。
渗透压学说:透析治疗过程中,尿素及钠离子浓度的下降导致了渗透压的变化,进而造成PDF。但是,亦有研究表明,存在PDF的患者与无PDF患者间,渗透压变化并无显著差异。
细胞因子假说:细胞因子及激活的免疫炎症反应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肾上腺,或者通过失眠、抑郁、焦虑而间接引起PDF。有研究表明,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PDF患者中均有升高。
容量因素、透析时间和透析间隔: 有研究表明,超滤总量、超滤率、过度超滤、透析中低血压、透析间隔期较长、透析治疗时间延长均与PDF密切相关。
久坐的生活习惯
干预措施:
关于干预措施的研究不多,且样本量较少,结果也不一致。
使用>140mEq/L的透析液,采用这一干预措施的几个试验,其最终结论却不尽相同。
使用含糖透析液可以减少PDF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
低温透析(35℃)较常温透析(37℃)可以改善PDF。
在非透析日,每日两次,每次散步10分钟可以改善PDF。
抗抑郁治疗有可能改善PDF。
推荐理由:
针对透后疲劳(PDF)这一透析患者常见症状,进行文献汇总,并从检测、流行病学数据、病因、干预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概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文献出处:Semin Dial.2016 May;29(3):222-7.
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生原因
1.水和盐份摄取过多。约80%的透析高血压是由于水和盐份摄取过多所致,因此要控制高血压首要任务控制水和盐的摄入。
2.肾素分泌增加。
3.因饮食过量、肥胖引起动脉硬化。
4.精神上压力紧张或心理因素。
5.降压药物的清除。
6.交感神经活性过高。
7.透析中钠离子浓度太高。(5.6.7.在透析中较常发生)
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危害
1.动脉硬化、心脏肥大、猝死、心力衰竭。长期严重高血压使全身动脉硬化加速、特别是出现冠心病,同时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脏肥大、扩张就被像吹大的气球一样,最后出现收缩无力,心力衰竭、动则气喘、不能平卧等。有一部分尿毒症者在家突然病情发作,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跳,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这就是猝死,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高血压致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2. 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脑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的形成。
3.透析不充分。高血压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因血压剧烈变化而出现各种不适,如在透析中常有低血压和抽筋发生,许多病人因为这些症状发生提早要求停止透析。
4.加重贫血。由于血压太高,不能用促红素治疗贫血,导致贫血加重,易诱发心脏衰竭。
透析患者疼痛症状的原因及防治
疼痛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50%--60%的病人都有疼痛,只是疼痛的部位、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已,临床上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腰背痛、头痛等,有的患者非常严重,常常需要服用止疼剂,病人很苦恼,很影响病人的心情以及生活质量。
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包括:
1.原有疾病引起的疼痛:关节炎、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多囊肾合并出血、肾结石等。
2.透析相关性并发症:透析骨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痛风等。
3.透析相关性的疼痛:动静脉内瘘引起的窃血综合症、肌肉痉挛,以及透析不耐受导致的头痛等。
4.不明原因的疼痛。
疼痛严重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最主要的治疗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目前全社会都很关注疼痛的防治,一些大医院专门成立了疼痛科,有专科医生指导治疗。
不过透析患者比较特殊,不仅存在躯体上的症状,而且心理因素占有相当比重。所以,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的疼痛并不是简单地给予一些止疼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下情况:
1.明确疼痛的原因:这是基础疗治。
2.考虑局部治疗:如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或麻药。
3.明确疼痛对于每个患者的意义。
4.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理因素:透析病人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常常把一点不舒服症状放大为疼痛,过早用一些止痛药,反而会引起其它的副作用。
5.治疗各种潜在的抑郁症。
6.给予药物干预:原则上应口服药物,按时和按需给药,阶梯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7.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并调整剂量
血液透析中频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血透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
1.1 有效血容量减少:由超滤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是导致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起始原因。超滤过程中,体液从血循环中被清除,作为代偿机制之一血管外的组织间液会再充盈到血管内维持循环血量。当超滤率远大于血管再充盈率,有效血容量大量、快速地减少即会发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
1.2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常伴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二者同属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使肾小球和神经内外膜中营养血管硬化,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的张力异常降低,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弱,因此当有效血容量不足时可能不能有效地引起静脉和小动脉的收缩,结果易发生低血压。如患者常在透析早期(透析1-2h内)发生低血压则更多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1.3 贫血及心脏病变:贫血可以引起外周血管舒张,严重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贫血和水钠潴留的存在引起不同程度的左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当血容量减少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又参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1.4 透析液的原因:
(1)透析液温度:透析液温度过高,会影响患者血管的稳定性,导致其皮肤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透析液的钠浓度:在透析时,如果透析液中钠浓度过低,患者血液中的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易引起低血压。
1.5 DN患者的肾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功能受损:透析后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增强,加上患者食欲缺乏,进食不规则等,使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DN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更大倾向。
1.6 透析过程中进餐:进餐使得迷走神经兴奋,各种消化液分泌旺盛,消化系统血管扩张,血量再分布于消化系统,使外周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循环平均充盈压急剧降低,血压下降。
2、 护理对策
2.1 健康教育: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血透过程中可能引起低血压相关因素和发生低血压的危害认真、反复地向患者说明,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能够控制进水量,主动限制钠盐及水分的摄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kg/d以内,从而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危险。
2.2 透析模式的选择:
(1)序贯透析:在患者透析时先行单纯超滤30min,脱水500ml,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组织间隙中的水分向血浆中移动,使血浆再充盈而维持血压。单纯超滤结束后,剩余时间开始常规透析。
(2)采用钠梯度透析:即透析开始时高钠透析,钠离子浓度150mmol/L左右,然后逐渐下调,透析结束前1h钠离子浓度一般为135mmol/L。高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提高血浆钠离子浓度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改善血管充盈度,减少该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3)低温透析:将透析液的温度调至35-36℃。由于透析模式的改变,该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减少。
2.3 基础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加强营养,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w,并静脉滴注蔗糖铁100mg/w等纠正贫血,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Hb≥110g/L、Hct≥0.33;正规胰岛素治疗,定时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事件。
2.4 避免在血透过程中进餐:由于进餐可以使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故患者应停止在透析中进餐,自备一些糖果,有效的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血透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打哈欠、便意、腹痛等低血压先兆症状,观察脉压差有无缩小,一旦发现血压明显下降或出现明显症状,如脉搏细速、脸色苍白、出冷汗、肌肉抽搐、意识模糊等,立即通知医生,同时降低血流量、停止超滤,排除低血糖后,快速输入生理盐水500ml并给予水平位适当抬高下肢。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低血流量(180ml/min)透析,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血压情况增减超滤量。
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高磷高钙,PTH在500左右,怎么治疗
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高钙、高磷、PTH在500左右的患者,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①、停用含钙制剂及活性维生素D;
②、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镧、碳酸司维拉姆);
③、使用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拮抗剂(帕立骨化醇)或拟钙剂(盐酸西那卡塞);
④、调整透析方式:使用低钙透析液、增加透析频率、延长透析时间等。
经过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高钙、高磷、高PTH,经同位素、超声检查证实存在甲状旁腺腺瘤或结节者, 建议实施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
透析过程中静脉血肿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原因
患者血管纤细、梗化、末梢循环较差、操作者技术欠佳等造成透析过程中静脉淤血、肿胀。
二、血肿表现
透析进行中随着血流的加快,患者静脉出现肿胀、淤血、疼痛等表现。
三、应急预案
1、当透析过程中静脉突然肿胀疼痛时,立即停止血泵、将动、静脉针上的卡子夹闭,同时将动静脉管路用止血钳分别夹住并分离穿刺针,用无菌的连接器将动、静脉管路连接后打开止血钳,开血泵流速降至100ml/min。关闭超滤(UF),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空气监测夹中拉出,进行离体血液循环,可有效的防止血液凝固。
2、此时护士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找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50ML快速推入,患者无疼痛感,发现局部无肿胀证实静脉血管通畅,关闭血泵连接动、静脉管路,恢复透析状态。此种方法循环时间应小于10min,因时间过长会造成部分红细胞破裂,有引起溶血的危险,应尽量避免。
四、预防措施
1、 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
2、 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
3、 透析开始应缓慢提升血流速度,使静脉逐渐扩张。
透析过程中发热问题?
透析相关发热可出现在透析中,表现为透析开始后1h-2h出现;也可出现在透析结束后。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分析与血液透析有无关系。如由血液透析引起,则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原因
(1)多由致热原进入血液引起,如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复用不规范、透析液受污染等。
(2)透析时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或原有感染因透析而扩散,而引起发热。
(3)其他少见原因如急性溶血、高温透析等也可出现发热。
2.处理
(1)对于出现高热患者,首先应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并适当调低透析液温度。
(2 )考虑细菌感染时做血培养,并予抗生素治疗。通常由致热源引起者24h内好转,如无好转应考虑是否为感染引起,应继续寻找病原体证据和抗生素治疗。
(3 )考虑非感染引起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3.预防
(1)在透析操作、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复用中应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引起致热原污染。
(2)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3)透析前应充分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4)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监测,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透析液进行透析。
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1)调节好患者的心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保持环境的安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神志清楚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疏导患者的烦躁、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放松身心;对于神志不清楚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
(2)针对病因控制血压:在血液透析前,要给予预防性护理,合理使用降压药,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并指导患者有效的控制钠盐、水的摄入,透析间期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内,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根据血压调节透析参数,比如:调整透析液钠浓度及温度;必要时给予降压药物心痛定舌下含服,纠正患者的血压。
(3)合理运用抗凝剂:为了既避免体外循环的凝血又不导致出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用药剂量。无出血,但有出血危险的高血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有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枸橼酸钠抗凝或无肝素透析;无肝素透析时,做好无肝素透析的护理,防止体外循环血液凝固,注意管道预冲后需用肝素溶液浸泡30min,血流量保持在250mL/min左右,同时密切观察静脉压和跨膜压,每30mm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及透析器,并注意观察有无凝血情况,根据血液颜色适当增加冲洗次数。在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如果有,使用肝素抗凝的给予鱼精蛋白中和。
(4)充分透析:充分透析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次数,改变透析方式,如:采取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
(5)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如果透析患者发生了脑血管意外,尽快明确脑血管意外的类型。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全量肝素化透析,每周2〜3次透析。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活血化淤等支持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无肝素透析或枸橼酸钠抗凝。有脑水肿者,减少每次透析脱水量,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加强超滤,给予白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对于病情严重的,可行持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任何种类型的脑血管意外,都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多囊肾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做好健康指导:定期向血透患者和家属讲解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季节性特点和发病机制等医学保健知识,指导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睡眠、注意保暖。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应进行干预,如戒烟,控制好体重,给予低钾、低磷、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食糖尿病饮食,控制好血糖。指导患者做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李护士长表示,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血液透析方法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针对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对策和护理措施,对透析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血液透析后是不是尿量越来越少?
不一定。只要临床情况允许,很多尿量足够的患者,在透析中可以不脱水或者很少量的脱水,这种情况下,尿量一般不会出现减少的情况。但是,如果随着病情的加重,尿量也有可能逐渐减少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开始进行脱水治疗了。
血液透析应该脱多少水?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干体重”的概念。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指的是体内没有多余的水分同时又不缺水的体重。干体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病情变化发生改变。
我们临床上更多的情况是过高估计干体重,脱水量往往定的不够。但也有饮食改善之后,干体重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还按照原来的体重脱水的话,就显得有点过了。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透析后乏力、食欲减退等等。
对于每周透析三次的患者,每次体重的增长一般是干体重的5%-7%,比如,60公斤的患者,体重上涨不能超过3-4/kg。如果高于这个数字,说明体重上涨过快,饮水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怎样预防心衰
一、心衰的临床表现
1.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呼吸或半坐卧位,不能平卧。
2.烦躁不安、血压偏高、心率明显增快。
3.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伴气促。
4.颜面及四肢浮肿明显、无尿、少尿、伴呼吸困难。
如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生和护士报告,门诊患者立即返回医院。
二、如何预防心衰
预防心衰发生必需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
1.严格控制水盐摄入,避免进食含水量多的食物和果蔬。
2.控制体重。血透患者要养成每日称体重的习惯,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3%~5%,按医嘱血液透析,不能自动更改血液透析时间。必要时可增加透析次数,有条件者可选择定期加做血液滤过及灌流。
3.保护心脏。避免情绪激动及重体力劳动,运动适量,内瘘扩张太大时及时处理(应会引起高心排血量,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4.积极纠正贫血。定期化验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贫血及其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补充铁剂、叶酸等纠正贫血。
5.测量血压。每日早、中、晚自测血压3次,并做好纪录,有变化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对有高血压的患者除应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外,还应强调低盐饮食。
还有尿,为什么还要脱水?
部分患者尿量还比较多,但是有其它不适。如: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睡眠欠佳、呼吸困难甚至咳嗽等等。这都提示虽然有尿,但是尿量不足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都排除出去。因此也需要适当脱水。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过高估计干体重的情况。
头痛的应急预案
一、原因
常见原因有透析失衡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
对于长期饮用咖啡者,由于透析中咖啡血浓度降低,也可出现头痛表现。
二、治疗
1、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2、如无脑血管意外等颅内器质性病变,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对症治疗。
三、预防
针对诱因采取适当措施是预防关键。包括应用低钠透析,降低血流量,避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规律透析等。
导致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1 导管周渗漏:腹膜透析液渗漏可导致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愈合延迟,不利于组织的修复,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
2 机械因素:机械的压力,导管的经常牵动可减慢皮肤隧道口和隧道的愈合过程。这要求植管后至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愈合期间避免牵扯导管,应将导管的外端用胶布较为稳妥地固定在腹壁上。最好不用锋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这样可以避免锋线过紧而导致隧道张力高所引起的组织挤压坏死。要求操作者在进行更黄腹膜透析液时动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摆动和牵挂,有利皮肤隧道口及隧道的愈合。
3 微生物的入侵:保持皮肤隧道口及隧道的无菌性在其早期愈合期尤为重要。皮肤隧道口微生物的存在在是造成难以完全愈合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皮肤隧道口是指没有感染的迹象也寄居着细菌。进入隧道深部的细菌数目取决于皮肤隧道口处的细菌数、种类和皮肤隧道口的出口方向一集未受损的表皮和肉芽组织所具有的防御细菌侵袭的能力。由于抗生素很难渗入至凝块,因此在凝块形成之前,就有必要保持血和组织液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这只有在植管前使用抗生素才能达到此效果。
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的鼻部携带有金葡菌,皮肤隧道口的感染机会随之而增加,至一发现愈来愈受到重视。欧洲7所医院的多中心研究表明,70%的糖尿病患者,30%的非糖尿病患者为鼻部金葡菌的携带者,这些患者的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机会为非金葡菌携带者的43倍。在34例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患者中,其中24例为金葡菌所致。这些感染者中85%的菌株与其鼻腔内的金葡菌株相同。Boclaert等发现使用含Mupirocin的鼻油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金葡菌血症的发病率。在欧洲正在对CAPD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及安慰剂对照研究,采用鼻内给予Mupirocin鼻油的方法以防止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发生。皮肤隧道口及隧道的主要致病菌是金葡菌,约占该类患者总数的25%~85%,约16%~35%的患者可分离出其他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7%~14%)、表面葡萄球菌(5%~14%)、假单胞菌(8%~12%)、真菌(1%~3%)。7%~11%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病无细菌生长。
4 皮肤隧道口方向:判断隧道口的方向朝上时,将会由于下流的汗液、水和赃物造成出口处的污染。因为引流不好,隧道口一旦感染则难以治疗,而这些脓液由于重力的作用向隧道深部渗透,因此皮肤隧道口的方向显得非常重要。
5 全身性因素:皮肤隧道口的愈合过程中,部分肉芽组织可逐渐被吸收,由纤维组织取代,这部分纤维及肉芽组织均由表皮覆盖。当患者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本身和长期使用泼尼松,可通过破坏组织的纤维化而减慢创口的愈合。
慢性肾衰有哪些并发症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障碍,容易发生水肿、高钾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患是慢性肾衰的常见并发症,50%的尿毒症病人死于心血管疾患。不同程度的贫血,且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逐渐加重。慢性肾衰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并发症包括尿毒症性脑病、尿毒症性神经病、透析引起的神经疾病、脑血管意外等。
消化系统症状是慢性肾衰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日益突出,包括非溃疡性口腔炎和溃疡性口腔炎、返流性食管炎、胃炎和十二指肠炎、多发性溃疡、出血性胃炎、顽固性腹泻、并发结肠憩室穿孔。
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内环境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低下,易受体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肺部病变,主要有尿毒症肺、肺水肿、胸膜渗出等。肾性骨营养不良又称肾性骨病、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
维持性血透析液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透析患者由于水钠潴留,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更易引发高血压,从而诱导诱发脑血管意外(主要是脑出血)。
(2)血透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透患者脑血流比正常人降低20%。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因脑血流有显著异常,发生脑灌注不足、颅内高压症候群、脑内能量代谢紊乱、脑器质性损害等,这可能是血透患者并发血管意外的又一重要原因。
(3)血脂代谢紊乱: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脂质代谢异常,使其动脉硬化提前发生并进行性加重。
(4)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周围血管病变。
(5)透析不充分:干体重设置不合理等因素会导致水钠储留及大中分子毒素蓄积,之后加重血压升高,血压明显升高可诱发脑血管意外等。
(6)贫血:贫血可减少血液黏稠度及影响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而加重出血倾向。
(7)使用肝素及其他抗凝药物:长期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可诱发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些均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
(8)微炎症状态: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血栓前组织因子;还可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9)高龄:高龄患者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大,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其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差。有文献报道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透析时间越长其发病率越高,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
延缓慢性肾衰进程有哪些措施
消除慢性肾衰恶化危险因子、坚持对慢性肾衰病因的治疗、应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及时控制高血压、减轻小管-间质钙磷沉积、减轻肾小管高代谢、纠正高脂血症、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药、抗氧化剂等。
慢性肾衰的早期治疗,对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对中、晚期慢性肾衰病人来说,饮食和药物治疗也可使其症状缓解,透析时间推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
如何预防慢性肾衰的加重
慢性肾衰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祛除诱发因素是预防之根本。
因此,要注意以下三点:①顺应四时,调养五脏、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气血畅达而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减少感染及感冒发生。
②防止药物肾损害
有关资料表明,20%~50%的慢性肾衰加重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若属意外服用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③防治及时
一旦有诱发慢性肾衰急性加重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控制血压等。
免责声明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