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以诗相赠是古代文人雅士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好友饮宴唱和,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白居易和刘禹锡甚至还出版了《刘白唱和集》;朋友分别,以诗相赠,惜别珍重尽在诗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赠诗是诗人即兴发挥所作,所赠之人各不相同,所赠之诗各具特色。本文10首赠诗,唯一相同的是,有些“素人”因此而千载留名。
【一】《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到赠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这首《赠汪伦》,汪伦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因留恋泾县桃花潭所以举家迁移至此。
公元750年前后的春天,桃花盛开,汪伦邀好友李白饮酒赏花,盛情款待。数日后李白离开之时,汪伦不顾形象,赤足踏歌送别,诗人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因此留名千古,妇孺皆知。
【二】《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是北魏官员,范晔是南朝臣子,虽所事君主不同,但并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一枝梅花一首赠诗,两人心灵相通,真挚的情谊超越国家民族界限,“一枝春”词牌典出于此。
【三】《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季孙(字景文)是苏轼的好友,他被苏轼视为国士,苏轼曾上书向朝廷举荐。
此诗作于1090年的初冬,苏轼时任杭州知州,刘景文当时也在杭州,诗人写这首诗赠与好友,荷尽菊残虽是萧瑟景象,橙黄橘绿却是一年最好的景色。人到壮年,虽然青春已逝,但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苏轼勉励朋友不要意志消沉,要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四】《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是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这首诗字面上看就是一首出色的乐曲赞美诗。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的仙乐,今天我们也多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乐曲的美妙。实际上,当我们了解诗人赠诗的背景后,这首诗的言外之意则更加值得关注。
平叛有功的武将终日歌舞升平,不再操练兵马,目无朝廷,僭用天子之乐,这难道不是国家之祸吗?诗人写此赠诗的深意恐怕委婉的讽刺更多一些。
【五】《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这首诗是诗人给一位名为质的僧人写的赠诗,上人是对高僧的尊称。
质上人超出凡尘的形象和性格,人间的名利富贵在他看来都是虚幻没有意义的事物,所以质上人闭口不言人间事,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作者赞赏质上人品格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晚唐动荡的社会现实不得不身陷其中的感慨。
【六】《相思》(又指《江上赠李龟年》)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睹物思人,每当看到红豆就想起了你”,多么深厚的友谊,难怪此诗一出,男主角李龟年就感动不已,江南巡演必唱《相思》。李龟年也在诗圣和诗佛的力捧下得以千古留名。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七】《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人。
这首《赠荷花》是诗人赠送给新婚妻子的表白诗。诗的前两句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中间两句赞美荷花“任天真”的品性,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既写花又写人,以此来表明心迹;最后两句进一步升华了荷花的高贵品质,花与叶相互映衬,即便到了红衰翠减的境地仍然不离不弃。
【八】《赠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故人。
元和年间寒门秀才崔郊寄住姑母家,姑母家有一美婢,两人暗生情愫。不料造化弄人,姑母将婢女卖与襄州刺史于頔。崔郊为情所困,常去于頔府外,以期与心上人相遇,功夫不负有心人,寒食节婢女外出,两人相遇,崔郊百感交集写下《赠婢》一诗。后于頔读到此诗,召来崔郊赠金还婢成就一段姻缘,造就一段佳话。
【九】《赠妓云英》
(唐)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曾经风华正茂少年郎,昔日才艺双全妙龄女,两位故人十二年后重逢,“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此话委实扎心,罗隐的回答却很有水平,先是称赞了歌妓云英依然婀娜曼妙的身姿,然后话锋一转,“我未成名卿未嫁”,同为天涯沦落人,是真的不如人吗?然而并不是,我不过是怀才不遇,卿不过是未遇良人罢了。“云英未嫁”让后人知道罗隐曾经有个知己叫云英。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十】《赠李琪》
(宋)苏轼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结交了许多布衣朋友,即使是身份卑微的歌女也不歧视,只要有人求诗,东坡居士一概有求必应。
李琪是歌女中的佼佼者,长相出众,歌舞绝伦,可是性格内向,从未开口求诗。在苏轼即将离开黄州的饯别宴上,李琪终于鼓起勇气向苏轼求诗,东坡居士欣然应允,写下“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两句。恰在此时,有官员来敬酒,苏轼停笔应酬,宴会即将结束,李琪才再次走上前请苏轼将此诗写完,东坡居士这才想起这档子事,于是续“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意思是五年黄州生活为什么从来没提过李琪呢?跟杜工部在成都五年没写过海棠一样,是因为怕自己写不好而辱没了花中仙子的美丽,如海棠一样的歌女李琪因此留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