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武汉话sou,二声)饺,糯米做的甜食,白似雪花,形如纽丝,外皮酥脆,内里糍糯粘牙,是武汉民间特色小吃。
酥饺好吃在那个白末末,酥饺炸熟后必须在糖粉里盆子里来回拨弄,滚几哈。
好吃的酥饺无论是炸的火候还是糯米的粘牙程度都值得称赞。
酥饺是武汉人小时候经常吃的早点,唉,现在只有在老城区才能偶尔窥见它的影子。
油糍粑武汉人有个俏皮话:“狗子吃糍粑,连搭直搭。”热糍粑烫嘴巴,又舍不得吐。所以形容有的人是“咵咵”,像狗子吃糍粑那样。
油糍粑里最受女孩子欢迎的是糖油糍粑,待粑粑两面都油炸的呈浅金黄色,将调好的红糖汁倒入。糖水和油迅速融合,冒泡。这一过程要 反复翻拌,让每个粑粑都均匀沾到糖汁。粑粑渐渐变软,着色,油光发亮,看看差不多了,起锅盛盘。
糍粑只有趁热吃,是软和的,才好吃。
米粑粑这个很多城市都有的。
做米粑粑的大米是碎米,烧的柴也是成本最低的,用别人打家俱剩下的刨花或锯末子,当然米粑粑也是在武汉过早的食品中价钱蛮低的,以前是五毛钱一对,两对米粑粑就是男将也能对付过个早。
将米浆舀入烧烫的平底锅中自己匀开,盖上锅盖后,水汽滋滋作响作响,略带发酵的香味,微微的酸,让人口吃生津。吃米粑就讲究“一对”的,两块粑合在一起,外脆里嫩,喷喷香啊!
碎米碎柴赚点碎银子,这就是武汉的米粑粑。
顶顶糕以前的武汉小巷子里经常有卖顶糕的,顶顶糕以大米粉、糯米粉、红糖粉为原料,放入特制的小木格内,加上一点红糖桂花,放在滚水的瓶口利用那浓浓的蒸汽,只需两三分钟,一块块圆圆的小白糕就做成了。
神奇的顶糕冒着气,做顶糕的老师傅像变魔术似得一下就顶出来一个,大米粉中间夹着红糖,小小一个微甜的刚好。
现在武汉街头还是有卖的,但是少。有的直接切成方块块一起蒸着卖,比不上小木格里蒸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