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饲料一般有活食(鱼虫、红血虫等)和合成鱼食,无论哪一种,投食过量时金鱼都会将吃不完的饲料剩下,这就造成了问题。
作为无胃鱼,在鱼食充分的条件下,金鱼会吃得有点撑,这对鱼类脆弱的消化系统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吃饱后的金鱼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会增加。而过量的食物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坏变质,一方面产生有害的代谢物,污染水质,一方面又消耗水中溶氧量。如果投喂的是活食,则鱼虫本身也会争夺水中的氧。
于是在过量投喂鱼食后,就会出现水质变坏,以及水中的含氧量下降,而金鱼的需氧量又增加的问题,当水中溶氧量不足时,金鱼就会由于缺氧导致各类器官机能出现障碍,而消化道此时已经承受了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金鱼就很可能死亡。
因此,金鱼“被撑死”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金鱼“不知饱”,而在于“剩饭”。
当然,其他的一些原因也有可能导致金鱼“被撑死”的假象。比如合成鱼食吸水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可能撑坏金鱼的消化道;鱼食颗粒过大或粗糙尖锐,损伤了金鱼的消化道等。
不过,在大多数被认为是“撑死”的案例里,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产生毒素的鱼缸内过量鱼食,才是*死金鱼的真正凶手。
Part 2
我们要知道鱼会撑死这个说法主要源于我们的古法养鱼,在今天先进的饲养技术下,我们拥有了很有效的过滤和增氧系统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前面我们先讨论了鱼为什么会撑死,然后我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说没有饿死的鱼。
古法养鱼的主要器具是陶制鱼缸,在鱼缸内一般会养殖水草,比如睡莲、水葫芦等,时间长了以后会在水下枝叶上生出绿藻,在鱼缸壁上同样也会出现各种藻类。藻类的出现源于鱼缸内生化循环系统产生的硝酸盐类,它们为藻类提供养分,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它们就是鱼的食物。
所以饲主即便很长时间不喂食,也会有一定的能量来源,但会生长缓慢,因为依靠阳光和空气飘落水中的微生物产出的能量是很少的,只能勉强维持鱼只的生命。
如果鱼缸内没有水草,四壁也很干净,用不了多长时间,鱼只就会因为缺乏能量补充而挂掉。
再有就是古法养鱼的鱼只在越冬时,因为低温,鱼只的新陈代谢会降到很低,基本不再进食,能量消耗也微乎其微,主要依靠以前积累在体内的营养存活。等它们熬过冬季,会发现它们都瘦得不成样子,但大部分鱼确实没有被饿死。但如果冬季来临前它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或是冬季时间过长,鱼儿还是会被饿死的。
所以“只有撑死的鱼没有饿死的鱼”这一说法只是一种现象描述,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理论,但没有弄清楚这里面复杂的道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只有饿死的鱼,没有撑死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