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善其身”,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压舱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以爱国奉献、明理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为核心的个人品德是涵养 道德涓涓细流、汇聚文明汪洋大海的“一注清泉”。从高铁占座到公交动手, 从随意涂鸦到景区泡脚,从个人学术造假到明星绯闻频出...皆是为了私利,丢了私德的鲜活案例,暴露了个人修养、败坏了社会风气。身处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的时代,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因此,要增强“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的思想认识,不断涵养个人品德、提高个人修养,争做明理崇德向善的好公民。
“相善其群”,社会公德是道德建设的“导航仪”。“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为人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着眼当 下,“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 ,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众人拾柴易,自告奋勇难;精神支持易,切实践履难。说到底,在公德遇阻、知而不行的困境背后是社会公德的缺失。因此,要真正将社会公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焕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