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19:27:55

在中国历史上,士家大族对朝政的控制没有比六朝时期更严重的。从曹丕采用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士家大族便开始与皇帝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士族是他统治国家的根基。没有士族的支持,皇帝的号令也是无法实行的。士族就好比金字塔的底座,而皇帝是塔尖。没有了塔座,塔尖自然不会居高临下,俯视天下。因此,不管谁做皇帝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皇帝与士族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士族支持皇帝的前提是皇帝要代表士族利益。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1)

东晋时期士族生活场景

与士族相对的是庶族。庶族是伴随着氏士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另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也有自己的土地,代表着小地主阶级利益。但始终不能被士族所接受,得不到士族控制的朝廷认可自然也就无法胜升任高级官员。

士、庶双方对权力的争夺,自然也被皇帝看在眼里,皇帝也会运用自己手上的资源来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六朝时期的官僚体系实际上是三方架构形成的。本文将就这一体系试做分析。

门阀制度的形成

门阀制度形成于东汉,但它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由于经济发展,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一些小地主、商人逐渐通过购买兼并等手段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封建社会土地是最有价值的财产,这些大地主掌握了土地便有了话语权。但当时他们还没有入仕为官,所谓的话语权只不过是经济方面的,政治的话语权则被儒家士大夫所掌控。

这种局面在东汉初年被打破。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国创业所依靠的就是黄河中游一代的大地主阶级,刘秀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对开国功臣是最善待的。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刘秀与无力彻底根除这一新兴的地主阶级,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牵强,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大地主阶级已经开始取代儒家士大夫成为与皇帝合作最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东汉一代除了开国皇帝刘秀与末年的汉灵帝之外,其余所有皇帝的皇后均出自马、邓、窦这几个士族大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士族开始参与皇帝治理天下的了。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2)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如果说东汉时期士族只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话,那么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则开始与皇帝共治天下了。从参与辅佐到共治的转折点就是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后。

曹丕为了让士族支持自己称帝自然要给士族阶级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士族的子孙能世代为官与皇帝共同控制国家资源。如果不给士族阶级好处,曹丕就不能称帝吗?答案是肯定的。

众所周知,曹操的能力手段要比曹丕强很多,但他要封自己为魏公都是面临很大阻力的。当时荀彧是士族的代表人物,反对的最为激烈,虽然他被曹*死,但曹操最终也未能称帝,可以说双方都未能如愿。荀彧死后她的女婿陈群则找出了折中的办法,就是前面提到的九品中正制。这样让士族得到利益,就不再反对曹丕称帝;曹丕也因为分给了士族一些权利而如愿以偿。双方达成了一种默契,这一时期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士族政治开始走向成熟。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3)

影视剧中的曹丕

庶族的形成是皇族与士族争夺的产物

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当皇帝强势时士族甘心俯首称臣,双方共同掌控国家资源。但当皇帝弱势时,士族则不甘心已得的利益,就会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双方就会有矛盾冲突。

曹魏正始年间士族的代表人物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一举掌握了曹魏政权。随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最终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而建立了晋国。这期间只有很少一部分士族大臣忠于曹氏,大多数士族则选择了观望或者支持司马氏,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看司马氏的几位得力干将。他们都是曹操、曹丕手下大臣的后代。。比如贾充是贾逵的儿子,,钟会是钟繇的后代,陈泰则是陈群的后代……他们父辈因为利益支持曹氏政权,而他们则选择了支持司马氏政权。从中可以看出,谁做皇帝无所谓,他们要保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因此就出现了司马氏代魏无人反对的情景。这是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士族与皇族的第一次较量。

再比如晋惠帝时期,最初是由他的外祖父杨骏掌权。但司马氏皇族最终取代了杨氏,虽然惠帝没有自己亲自掌权,但政权尚在皇族手里控制。等到了东晋事情则发生了转变。晋元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当时朝内有王导,,朝外有王墩,王氏兄弟才是东晋政权的实际操控者。元帝要想摆脱他们二人代表的士族的控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亲信,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阶层诞生了——庶族。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4)

司马氏将士族政治推向高潮

庶族相较于士族而言是小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要想在被士族控制的朝廷里谋得重要职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士、庶自然势不两立。皇帝被士族夺权,也对士族有所忌惮。因此皇帝与庶族不谋而合,因为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对手,所以双方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皇帝需要庶族这样一个阶层来制衡士族,而庶族阶层想通过皇帝给予的权利来打击士族,对朝廷大权重新洗牌。从晋元帝开始士、庶双方展开了正式的较量。

士、庶的矛盾是皇权归属的产物

最早重用庶族的,上文讲到的晋元帝,他为了摆脱王敦的控制,亲近刁协、刘隗等庶族人士。但随即招致了王敦的报复,最后元帝在忧愤中病死。从此以后,东晋除了明帝之外,其余皇帝要么是幼主即位,要么就是懦弱的君主。在八、九十年之中政令全部出自于士族权臣,皇帝只不过是空有尊为而已,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

等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之时,这些国家的君主开始吸取东晋的教训。都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替他们办事的人都是一些庶族人士。即便士族阶层已经开始形成对国家最高职务的垄断,比如尚书令、仆射等等,但他们已不再掌握实权,那些头衔只不过是空的名位而已。庶族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成为主要的施政者。

比如宋孝武帝重用戴法兴、巢尚之等人,就连孝武帝的叔叔江夏王刘义恭总管尚书事,都不能与他们抗衡。再比如阮佃夫、王道隆,就连为他们驾车的人都可以做到虎贲中郎将、还有南齐时庶族茹法亮掌权,尚书右仆谒王俭曾经说“我虽然是达官显贵,但实权并没有茹法亮大。”可见当时士族已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庶族在得到皇帝的授权下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心 。

庶族的崛起实际上是皇权的倾斜造成的。皇帝支持庶族,打压士族,这样庶族必然压倒世士族。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庶族是不可能压过士族而占据政治中心的。皇帝之所以提拔庶族打压士族,也是为了自己权力的稳固。经过南朝的这次较量,士族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但庶族政治就可以长久吗?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5)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政权疆域图

士族与庶族的覆灭

庶族政治虽然在南朝君主的支持下迅速兴起,但它的灭亡也是较快的。这些庶族掌权后几乎没有珍惜自己名誉的,他们所需要的、看中的不是名而是利,因此个人操守极其顽劣。阿谀奉承、收受贿赂、买官卖爵、任人唯亲……这样一群人治理国家,国家怎会稳定。南朝宋、齐、梁、陈皆为短命政权。且君主身边没有正直之人约束,自然昏君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为隋文帝所灭,庶族政治就走到了尽头。不管是隋文帝,还是后来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他们所依靠的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因此在平衡世俗权力时不必再依靠庶族,且庶族阶层在南朝时以已恶名远扬,不可能再被重新重用。

相较于庶族而言,士族因为根深蒂固,所以还在做垂死挣扎。这时另一个转折点出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使氏族从政的道路变窄,但社会变得更公平。选拔制度的改变促使更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服务,而士族政治就此走向没落,直至唐宋以后彻底衰亡。

士族和庶族区别,士族和世族有什么区别(6)

隋文帝开创了选举人才的新方法

封建社会权力的斗争其实都是围绕皇权在展开。皇帝感到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时,便会提拔一些人来帮助自己抑制反对者,而既得利益阶层自然不会放弃手中利益,这就造成了双方对权利的争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是动荡越能滋生出新的阶层。比如春秋战国时滋生了地主阶级,而此时士族与庶族相继从地主阶层中衍生而出。它们与皇帝有合作,有纷争,三者所构建起的官僚体系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利益分配的均衡。直到新的、更优越的制度产生后不适应时代的阶层就会消失。

本文为听涛轩书法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抄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