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当时的中国航天科工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战斗轰炸机在国内还是空白,当时中国研制最高水平的战斗机还是“歼-7放大版”的歼-8,唯一一款对地攻击机强-5也是歼-6的魔改版。
更别说,空军与海军的要求并不统一——一个要求采用并列双座,以便更好的远距离飞行与低空突防,以执行战场遮断与纵深攻击的任务。海军则希望新型战术轰炸机成为可以携带“鹰击-8”空舰导弹的侦察平台,因此更倾向于F/A-14“雄猫”那样的纵列双座。
勇敢的中国航天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并没有因为前路的艰险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最终,西飞从沈飞、南飞的竞标方案当中脱颖而出。
“飞豹”的研制是挑战,同样是机遇。因为该机是中国第一次在没有原准机参照的情况下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战机。
“飞豹”的研发曾经三次遭到“雪藏”,差点就没有诞生成功。
而在设计之初,一飞院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还在沿用铅笔、三角板等原始工具设计出了原型机,然而要用如此简陋的工具完成研制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飞院花费重金从达索公司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设计软件CATIA V5版本,比当时空客、波音使用的V4版本要领先一代,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