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剩余有效载荷,直升机疲劳载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2:05:27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进入70年代后,空军对于直升机的换代需求更加迫切。直-5明显落伍,换发拉长版(换装涡轴动力)直-6虽然1969年实现首飞,但安全性差试飞中出现多起重大事故,后续直-7才刚刚起步出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考虑,1970年再次向苏联订购米-6直升机。

本次订购3架,主要出于仿制和参考借鉴用途,考虑到苏联不愿提供信标机这次比较务实不强求。从8月开始双方展开谈判,1970年12月达成订购合同,一如中方用于借鉴仿制用途,三架包括三种型号:运输型、空降型、救护型。合同总价2000多万人民币,单价约680万元,包括3架整机、4台D-25V发动机、3套旋翼以及相关配件。

直升机剩余有效载荷,直升机疲劳载荷(5)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考虑到缺乏重型直升机维护经验,还要求苏联承担交付起13年内所有零件供应,同时交付起6个月内苏联自费派遣4名技术人员来华进行指导。这些条件现在看起来很难理解,当年是真的缺钱能省则省,双方约定于1971年三季度交付,由苏方转场飞到国内。

1971年10月22日,米-6直升机飞抵我国,虽然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原定这3架米-6用于研究并获取技术最终实现仿制,但真正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以当时的技术完全没有可行性。于是米-6就编入新乡直升机团使用,数量较少出镜率不如其他机型,但每次起降超大动静估计生活在周边的群众们很有印象。

直升机剩余有效载荷,直升机疲劳载荷(6)

米-6重型直升机(运输型)

直升机剩余有效载荷,直升机疲劳载荷(7)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米-8“河马”中型直升机,前面提到的米-6对于苏联广袤国土运输来说意义非凡,但是用重型直升机干更实用的中型直升机活性价比不高,毕竟费钱费油。于是1958年米里设计局开始研制米-8,同样采用涡轴发动机(动力更强)、双发布局(安全性更高),不过研制期间经历了单发到双发变化。

V-8(单发版)采用一台AI-24B涡轴发动机(2737轴马力),四片桨叶旋翼,1961年6月24日首飞。V-8A(双发版)采用两台TV2-117涡轴发动机(单台1732轴马力),五片桨叶旋翼,1962年8月17日首飞。考虑到运兵需要进行了多种改进,包括滑动式舱门,自动驾驶仪、电热防冰系统等。双发布局也带来很多好处,可以在单发故障时自动提升另一台发动机功率维持飞行,而且采用耐坠机身安全性大增。

直升机剩余有效载荷,直升机疲劳载荷(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