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8直升机
更有意思的是,1979年最后一批米-8交付时由于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苏联以此为由扣下剩余4架不予交付。不过由于中方争取,再加上自己觉得理亏,苏联最后以正常交付4架再加上商业赔偿200多万元结束合同。
米-8直升机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改进自米-8直升机,以军用运输型为例:空重7.1吨,最大起飞重量13吨,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最大飞行速度25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495千米(最大起飞重量)。
和米-8相比两者外形差不多,识别特征以机头方向视角看,米-8尾桨在左侧,米-17尾桨则在右侧。米-17主要换装大功率发动机(TB3-117MB型,单台功率1545千瓦),双发设计安全性高,可以自动平衡补偿单发失效或故障带来的功率降低。1981年,米-17在巴黎航展首次展出,1983年开始出口总产量超过1万架。
巴黎航展上的米-17直升机,注意尾桨在右侧,这是区别于米-8的主要特征。
米-17直升机(巴黎航展)
米-17直升机三视图
中苏关系比较冷的那些年,中西方关系得到改善,1984年中美达成购买24架S-70C“黑鹰”直升机合同。同年11月首批黑鹰抵达中国,1987年后全部转交给陆航使用,这是中国第一次拥有美国先进的中型通用直升机。购入版本虽然是民用级别,但为了提高高原使用能力换装GE-T700-701发动机,比美国自用T700-700还大10%。黑鹰使我国有了可以在高原使用直升机,对于物资补给、人员运送、救灾抢险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当时空军装备中是最顶尖的存在。
1989年,伴随中美蜜月期结束,“黑鹰”直升机零部件供应中断,造成出勤率大减严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中苏关系进入正常化,为打破美方封锁开始考虑从苏联购入米-17予以替换,1990年,经过前期考察谈判双方签订了购买首批10架米-17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