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女孩的“五次幻觉”当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似乎暗合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幻觉”的叙事结构也很独特,很有深意:
1.对每一次擦火柴的叙事,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擦燃—幻觉—熄灭;
2.叙事结构每一次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第三次擦火柴的叙事结构是转折的关键,火柴熄灭而幻觉没有消失;
3.内在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幻觉越来越真实。
这篇童话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就和奶奶一起飞走呢?
1. 从人性需求的角度看:需求强烈、逐步递升;
2. 从叙事艺术的角度看: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3. 从篇章节奏的角度看: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4. 从彰显主旨的角度看:蓄势铺垫、卒章显志。
梁晓声先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含泪之作,对于人世间的不公平,它也确实一面镜子,但是他所唤起的并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人道主义。”对于这样的人道主义,我们应该升起一份足够的敬意!
(初次尝试写文,一个一个地敲打,写到了深夜,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不妨给点鼓励,点个赞,关注一下吧!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