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常说的“万元户”居然是这么来的!看到最后忍不住泪奔!
还记得“万元户”这句上海俚语么?
曾几何时,“万元户 ”一词风靡上海滩十多年,并走向全国。
时过境迁,如今在上海,每年收入一万元只能算穷人了,每月一万元也不是什么值得傲娇的高薪了。
个么当年,“万元户”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这背后的故事还是老有劲的哦!
①还记得36块钱的工资吗?
在1960年代末,当时的企业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小青工学徒期都是17.84元,满师后都是36元。
这样的分配方式显然无法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大家的对策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所谓“36元万岁”,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少干活,36元拿它一辈子也划得来。
这几乎是一代人的风气,大家干活都提不起精神来。应付上级的“作秀”除外。
也许50岁以上的上海人还记得,每天下午4点半还没到,家家厂门口都拦着一根红布条,布条后面是几百个推着自行车,拿着包的工人在那儿等着。只听一声铃响,布条垂落,工人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厂门。
这样的工人还要算是好工人了。
更吊儿郎当的,当然是经常迟到早退溜号以及挖空心思请病假的。
实在混不到病假,无法找借口迟到早退溜号的日子里,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依然是,怎样才能用不着上班?
(小侬:原来,当年阿拉阿爸姆妈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嘛……)
②“万元户”是怎么算出来的?
——“怎样才能用不着上班呢?”
——“需要有足够的钱来吃老本。”
——“那么,怎样的老本才算足够呢?”
到1970年代末,上海的企业工资已经在36元基础上调整过两次了,大部分人工资是41元。
按41元计算,全年工资是492元。想要一年不上班,必须有这样一笔老本,它的年息要超过492元!
银行历年的利率表写得很清楚,从1979年4月1日起,整存整取5年期的年息是5.04!
人们很快就算出来了:如果有10000元的老本,每年就可以得到504元的利息,正好略高于492元工资。
结论也跟着出来了,怎样才能用不着上班?必须至少有10000元老本。换言之,你必须是个“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