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万元
③哪些人成了“万元户”?
还真有。
1970年代末,正是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当年的小姑娘就狠应景地流行起“嫁人要嫁‘海陆空’”。
这“海陆空”的“海”,就是家里有海外关系的,文革一结束又可以从国外寄钱回来了;这“陆”其实是“落”(吴语陆落同音),就是家里刚落实政策,发还财物,官复原职的;这“空”也与“落实政策”有关。住房紧张啊,只有落实政策的人家才会有儿子结婚用的“空房子”啊。
那些人家补发工资总额就超过10000元了,这样的人家就是如假包换的“万元户”。
还有那些文革一结束就做了第一批个体户的,比如在华亭路卖牛仔裤,在胶州路卖海鲜,几年工夫也很有可能就积攒到了10000元。
大家迅速达成共识:要想不上班,除非“万元户”!于是,“万元户”就这样传开了。
也有人提出异议,说想要拿到504元利息,这10000元是要整存整取5年的,那还是要5年以后才用不着上班啊?狠有道理。
④“万元户”以前是流行语哦!
作为俚语,“万元户”的基本意思就是“钞票老多”。
某人上周刚请过客本周又要请客,朋友就会说,“侬‘万元户’啊?”
某人不肯出血,不肯挺庄,也会嘟囔:“倷盯牢我一家头啥体啦,我又弗是‘万元户’啰。”
后来,“万元户”又有了“派头老大”的引伸义。
这之前,上海人说一个人“派头老大”,一般说“伊老海外箇”或“伊老四海箇”,到1970年代末,就被“万元户”替代了。“万元户”不流行了以后,才是“掼浪头”,再以后,才是“豁胖”。
当时流传的另一句俚语就是“没空”,以及它的反义疑问句“有空哦”。何以“没空”? 忙着“扒分”啊。
这两年,人们好像又有点懒于上班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