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四川和重庆两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大致相当,加之历史原因,两地均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从2020年川渝两地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看,营收位于四川、重庆前15的产业中有13个产业重叠,两地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细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尚未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未来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着力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两地有望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配套,协同延长产业链,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错位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两地产业集聚成群。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较弱。从科技创新的投入来看,2020年四川、成都、重庆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为1,055.30亿元、551.40亿元、526.80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量的2.17%、3.11%、2.11%,四川和重庆研发投入比重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40%),相比北上深等城市差距更大。在专利拥有数量上,2020年重庆和四川每万人发明分别为11.30件、8.40件,较东部一二线城市也有距离。
03共下一盘棋,特色产业迎契机
3.1.立足特色资源,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川渝地区是连接沿海与内陆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川渝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向西通过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连接中亚、欧洲,向东依托沿江通道出海,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南亚、东南亚。放眼来看,成渝地区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区位优势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