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性味:甘、平
归经:心、脾、小肠经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
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其性善下行而利水,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
《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
《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多食耗液”。可见,赤小豆不适合大量的食用。
而薏米,对于非湿热体质的人,就十分不友好了。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它是被划分到利水药的分类里的,利下的作用非常强,能让身体强有力地去排掉湿气。用哪里的能量来强力祛湿呢?答案是身体自身的气血。
而过度调用气血去完成某个目的,我们讲这叫“破血耗气”。
所以喝红豆薏米茶能祛湿吗?答案是“能”,但只适合湿热体质。薏米偏小寒,湿热体质喝可以。但如果是偏寒湿的体质呢?当然会越喝,体质越偏寒。
怎样才算是正确地“祛湿”呢?
红豆薏米水的作用,只能把坑里的水清理掉,那用什么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呢?就要找主管运化的大总管——脾脏啦。我们常常讲“脾虚湿困”,可见,脾虚和湿困,这两件事真像一对难兄难弟,所以湿困了,我们要问问,脾脏的功能还好吗?通常是先脾虚了,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接着湿困了。
打个比方,脾功能正常的时候,每天运化1000ml水液,轻轻松松。但脾虚了,现在每天运化个500ml水液,还累得慌。恨不能时时罢工。那些脾脏没功夫处理的水液去不了该去的地方,反而在不需要的地方停滞下来,成了让我们都讨厌的废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