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1.4t加92还是95,朗逸1.4t车主真实感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2:46:54

反观日系品牌丰田、本田、日产依旧还是拿自然吸气 混动作为发展主线,少数涡轮车型需要加注95号汽油。不过很多日系发动机本身压缩比也不低,比如创驰蓝天、地球梦系列等等,但目前通过技术手段兼容92号汽油也是很成熟的办法。只不过这种“优化”也是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或者是NVH而来的。

总之,车企为了适应当下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适当的做出了产品的调整,比如大众最新的1.5T EVO发动机为了应对更高的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油耗要求,将取代现有的1.4T发动机,进一步优化燃烧效率。而在技术的迭代背后,是对于“精粮”的需求愈发旺盛,或许以后的燃油动力“买菜车”大部分都要加注更高标号的汽油了。

开油车的成本高了,就只能换电车?

当然,下载乃说到油价上调,有一部分人群已经不再敏感了;新能源车的用户已经拥抱了低用车成本,高用车成本留给了坚守燃油车的那一大部分人。接下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主线,走向清洁能源,纯电、插混、混动将成为之后的主力产品线,或许纯燃油车会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逐渐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朗逸1.4t加92还是95,朗逸1.4t车主真实感受(5)

从之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本来看,纯燃油车在之后的油耗表现要符合4.0L、4.8L和5.6L/100km这三个标准以达到节能的要求,新能源新车平均油耗对应2.0L、3.2L和4.6L/100km,之后的发展注定以小排量发动机、混动路线为主;2035年新能源汽车(纯电、插混)销量占比达到50%,纯电车型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2030年-2035年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占比要达到100万辆。

小结一下,之后的纯燃油、混动车型的发展路线油耗要求会越来越高,面临的监管和标准也会越来越苛刻。纯电和插混是今后汽车发展主线,同时扶持氢能源汽车拥有一定的市场保有量(100万台)。

朗逸1.4t加92还是95,朗逸1.4t车主真实感受(6)

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层出不穷,到汽车大厂的转型,都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这条发展路线的可能性。之后,再看各汽车企业对于纯电路线的规划:

  1. 比亚迪在2022年提前转型纯电品牌,比亚迪、腾势以及未来高端品牌只生产销售新能源车型;
  2. 丰田在2030年会推出30款纯电车型,首款纯电车型bZ4X已经开始预售雷克萨斯将转型为纯电品牌;
  3. 奔驰2025年每款新车都会推出纯电版本,现有纯电车型包括常规车型的EQS以及AMG系列车型,并且会在2030年前实现全面电动化;
  4. 宝马在2023年底,会在中国市场提供约13款纯电产品,现有车型包含iX、iX3等车型;
  5. 现阶段大众仍在使用MEB PPE两种品台配合中低端、高端产品,在2024年后将统一使用SSP平台。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破百万,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可能达到500万辆。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不断上涨,面对全球化的环保趋势,也是众多传统车企开始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原因。

从全球主要汽车企业的对于新能源的规划不能看出,全球车企发展已经开始转向。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电动化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路径,尽早的转型能带来更大的优势。

为什么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新能源,是不是真的好用?

朗逸1.4t加92还是95,朗逸1.4t车主真实感受(7)

在大部分燃油车群体还在为油费、保养费用发愁的时候,隔壁邻居家的纯电车每度电0.5元左右,而且保养一次的费用几百元钱,每年的用车成本可以做到必然有车低很多。拿油耗8.5L/100km的燃油车举例,使用9.01元/L的92号汽油,2万公里的油费是1.53万元;纯电车使用约为0.5元/度家用电和约为1.5元共用电桩,2万公里总费用在1500元-4500元之间。

另外,品牌方还会提供免费充电等权益,进一步降低了纯电车型的用车成本。

以上还只是油费与电费之间的差异,再加上保养,纯电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基本上需要更换的也就只有齿轮油、刹车油这些项目,一次保养算上工时费在500元左右。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刹车油、变速箱油、机油、火花塞等,这些费用融合在一起保养费用自然比纯电车高出不少。

当然,这些都只是账面上的算法。实际上燃油车的用车体验以及换车成本,还有混动或者纯电动车的养护、维修甚至置换成本等等,目前尚处于一个“动态”阶段。油价上涨,甚至燃油标号的上涨或许会短时间动摇很多燃油车主的用车理念。但是最终相信还是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用车环境和沉没成本才能做决定。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