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梗和巧饽饽
“炸皮皮梗”的面除了加糖和鸡蛋,还需要掺入点糕面儿(又叫“黍儿面”,是用大黄米磨出来的),这样炸出来才松脆,光是面粉硬而发艮。这些年种黍儿的少了,多用糯米面代替(“江米条”就是主要用糯米面做的,北方人称糯米为“江米”)。
江米条
皮皮梗的“皮皮”二字本来是拟声的,可能是受“皮皮虾”的影响才这样写的,在黄县话里,酥脆的东西受潮而变得软韧不脆称为“皮艮喽”,简称“皮喽”,所以称“皮皮梗”与其特性不符,我觉得应该写作“噼噼梗”,因为它吃起来确实是“噼噼啪啪”的。
地瓜糖
有时还要炸“地瓜糖”,所谓的地瓜糖其实就是地瓜切条,料一下或蒸一下(蒸的炸出来比料的甜),六七成熟即可,放在外面晾干,冻的坚挺,再入油锅炸制而成。与薯条的绵软不同,地瓜糖要炸成里面酥脆,咬起来“咯嘣”响。
炸鱼儿炸花儿之后,就是炸各种菜式,先炸“菜丸儿”,过去过年就割那么几斤肉,要包饺子包包子炒菜伺候客,舍不得炸肉丸子,就用大白菜、萝卜、葱之类的蔬菜和上面粉做成菜丸子,有时还要加上豆腐,或是把饽饽挼碎了掺进去,这样炸出的菜丸子蓬松酥脆,就和现在炸鸡炸鱼炸虾要裹面包糠一个道理。
菜丸儿
炸好的菜丸子可以存放很久,正月来客人了搲一碗上锅熥熥就是一盘菜。鱼之类炸完了油发腥,所以要放在最后。为了讨口彩,过年时的饭桌上顿顿要有鱼,所以老黄县人家年前一定要炸鱼,鲅鱼、刀鱼那时产量大,算不上好鱼,都是一盘盘冻好了的,年前集上到处有卖的,单位发的也多是这两样。炸之前用料养一养,鸡蛋粉团调好芡,裹着下锅炸,能炸出两大盆,吃的时候可以直接掇上来作凉盘,也可以熥一下吃,或者切几根韭菜,烹点醋烩一下,更有滋味,特别是裹在外面的面皮,吸饱汤汁,比鱼肉本身还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