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同级别安卓手机的尺寸大多时候都比苹果宽大。所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安卓的像素密度必然不如小尺寸的 iPhone。
就像两边都有 50 个孩子,一方( 安卓 )在100平米的教室里上课,另一方( 苹果 )在50平米的教室上课,哪边学生密度更大显而易见。
这种情况下,安卓想让 PPI 这部分参数不比苹果差,尺寸又不能缩小,就只能提高分辨率了。
加,都可以加。。。
厂商们大手一挥,安卓旗舰手机的 2K 之路就开始了。。。甚至早几年间,连有些主打性价比卖不到 2000 块的手机品牌都想着凑个热闹。
只是要托尼说啊,这波差不多属于自讨苦吃。其实安卓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偏偏赶着去上乔布斯的 “ 贼船 ”。
非要和苹果比较的话,你们不上 2K 屏那是因为真不够用。
不过随后几年里,安卓阵营的手机们昂首向前,形势悄然间已经逆转。从像素密度这部分看,绝大多数厂商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苹果。比如小米 12 Pro( 522 PPI );一加 10 Pro( 525PPI )等等。。。
可 iPhone 13 Pro Max 还坚持着 458 PPI 的标准,甚至还不如自家的小弟。
明明苹果先提出了像素密度的标准概念,为什么这些年不求上进,反而被安卓反超了?
这就是托尼想说的第二个原因:这东西它没那么必要。
因为 PPI 和显示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成直线性的正比关系。比如从 200 PPI 提升到 326 PPI,这个反映到视觉体验上的变化非常明显。
就像 720P 视频突然换到 1080P 都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
但这项参数越往上走,直接带来的感知体验变化幅度就会逐步下降。
像 OPPO Find X5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两款机型,前者 525PPI 比后者 458PPI 要高出不少,但我们用眼睛在正常的距离看,并不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