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印桥地图,广州海印桥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6:13:57

▲水泥船外观,图源网络

直到1978年,广州第一只钢壳船下水营业。在短短的6年内,市内49艘木壳船和14艘水泥船全被钢壳船替代。

广州海印桥地图,广州海印桥简介(21)

▲当时的铁壳船,图源水印

80年代改革开放广州一片生机工厂多了起来,来往河南河北以及芳村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轮渡需求量也达到顶峰。在27条航线、48座码头、62艘船只的黄金期,曾创下一天10万人次的最高客流量、年发送旅客近1.1亿人次的辉煌纪录。最为繁忙的必然是黄沙至芳村的航线,上下班高峰期可以排队排到珠玑路。

也因为轮渡人流量极大,促使船票从原来的一次性纸质票换成了耐脏、耐磨损、可反复使用的塑料船票。当年收票都是用大桶装,大家上船前把票扔到大桶里,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就得摆上一个空的大桶,不停轮换。

广州海印桥地图,广州海印桥简介(22)

▲纸质船票,图源水印

每逢除夕、中秋等节假日,人们都爱带着一家大小坐船过河逛花街、游玩,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持续到天亮,有不少航线是有通宵班次的。

然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轮渡注定被替代的结局。

一种交通的衰落,一个时代的落幕

1966年7月,疍家人开始上岸生活。政府为了安置他们,在滨江东、如意坊和芳村一带设有水上居民住宅区。从此,横水渡告别珠江,疍家文化也成为了博物馆的收藏品

从1993年开始,坐渡轮的人数开始以15%~20%的速度逐年递减,因为在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过江大桥拔地而起,大家现在每天通勤都必然经过的海印桥、解放桥、鹤洞桥等都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珠江隧道也逐步建成通车。

广州海印桥地图,广州海印桥简介(23)

▲刚开通的海印桥,图源海珠发布

1997年地铁1号线开通,芳村-河南-河北-天河之间的路程不再遥远,联系变得无比紧密。

无论你是骑自行车、骑摩托车还是坐巴士、坐的士,都能自如从容地度过河对岸,轮渡对于本地市民的日常来说,真正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广州海印桥地图,广州海印桥简介(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