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过海珠桥的壮观景象,图源水印
与曾经的水上功臣一一道别,成为了千禧年后的常态。
有着30年历史的“黄沙--芳村”通宵轮渡,于2008年停航,而在停航前每个航班运客量仅为11人次,于最风光的几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州最后一条通宵轮渡线路,已取消。图源水印
2014年,穗轮217铁壳船停运;2018年,穗轮807铁壳船停运,至此珠江上最后一搜的铁壳客船告别历史舞台。
▲大铁壳,图源南方都市报
比“大铁壳”提速1/3的水上巴士,成为了珠江上的主力,它们不仅拥有落地玻璃窗,可以超180度观看珠江美景,还有舒适的空调,安全性能更上一层楼。
▲水上巴士,图源网络
水上交通也从曾经的广州“生命线”,逐渐退居二线,变成接驳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辅助角色。
或许会为他们的冷清感到唏嘘,但这些轮渡依然是可靠的“老朋友”,在发生突发状况时顺势顶上。有一次“沙湾飘色”引发万人围观的紧急状况,轮渡及时疏导大大缓解了陆路交通压力,也降低了发生人群恶性意外发生的几率。还有这次鹤洞桥封闭维修,水上轮渡为两岸居民提供了一个快捷过江的方式。
另一方面,从运人运物转的渡船转变成展现珠江美景的游船,广州的轮渡从为本地市民服务跨界到为外来游客服务,不可谓是转型成功的优秀代表。
各位自己友,
你们多久没坐过轮渡了?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 . 珠江轮渡,曾经辉煌
【2】广州日报 . 火船仔花尾渡“拍拖”八十年
【3】羊城晚报 . 这些年,我们一起坐过的珠江渡轮
【4】岭南星空下 . 影像广东 | 广州轮渡
【5】广州公交网 . 广州巴士情 - 从木船到水巴,轮渡老船长见证珠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