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到1949年,中国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3年战争解放了全国。
1949年底,时任云南省主席卢汉和平起义,云南宣布解放,随后解放军不费吹灰之力把云南剩下的蒋军赶出了中国大陆。
在那之后,云南蒋军残余部队盘踞缅北,蒋氏妄图把几乎无政府的缅甸北部改造为“反攻基地”,就派遣军官在当地训练华人军队,以图之后反攻时作为策应。
1949年,因为和土司杨氏的关系,年仅20岁的彭家声被选拔进当地的蒋氏政府机构为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训练营”,当做军队干部培养。
这个“训练营”培养出了缅北的大量风云人物,除了彭家声外,金三角毒王坤沙、缅北毒王罗星汉都从这里走出,三人曾是要好的同学。
彭家声毕业后,被编入杨振材的私人武装,担任少尉排长,管着几十条枪。后来彭家声被调到果敢警察局当局长,但是他自己回忆,这段岁月“苦不堪言”。
当时不仅缅甸,连隔壁的越南、柬埔寨、甚至中国边境都处在混乱中,南来北往的逃难者很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治安很差。
彭家声手下虽有几百人,但是完全控制不住十几万人的果敢。
更过分的是杨氏土司居然还和很多不法分子掺和在一起,鱼肉百姓。比如金三角的第一代“女毒王”杨金秀,就和土匪勾结横行果敢,她卖鸦片,卖人口,抢劫商客。
但因为杨金秀是土司杨振材的妹妹,彭家声也不敢管,他对此深以为很。
进入50年代后,缅甸政府开始重视缅北地区的民族分裂情况,这里有少数民族武装和蒋军残余势力盘踞,缅甸政府在这里没有丝毫权力。
早期的缅甸文官集团“吴努政府”曾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妥协,承认当地的传统自治政府,以求国家稳定。
但是60年代初,缅甸“奈温将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军政府,军政府坚决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作战,让缅北陷入长期战争。
缅甸军政府逮捕了在缅甸南方大城市的缅北领袖,如土司杨振材,他的妹妹杨金秀,以及“鸦片王”罗星汉。
事发之后,在果敢的杨氏家族和军队大惊失色,杨振材的弟弟杨振声开始领导大局,带着土司军队和缅甸军队对峙。
缅军随后果然进攻果敢,彭家声率领部队和缅军大战,双方互有死伤。
就在缅北大战之时,在缅甸首都仰光,被逮捕的果敢“鸦片王”罗星汉受到政府的“感化”,开始放弃果敢独立的愿望,接受政府的招安,并带着军队回果敢接收政权。
罗星汉的武装不仅人多势众、火力强大,而且很得民心,杨氏家族根本不是对手。
最后土司杨振声放弃抵抗,南下泰国避难,原来的土司军队则宣布解散,彭家声也解除了军职务。
果敢在1965年后短暂成为缅甸政府的一部分,可惜缅甸军政府并不擅长做民族工作,在当地搞“缅族至上”主义,压迫果敢的土著,让当地人十分愤慨。
彭家声当时不满缅甸军政府的统治,带着几十人上山打游击,并和周围和克钦邦军队合作抗击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