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肌图片,平滑肌示意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2:02:12

平滑肌图片,平滑肌示意图(13)


诊断思路:

平滑肌肉瘤是腹膜后次常见的肉瘤(约28%),起源于腹膜后的平滑肌、血管或中肾管残留物。好发40-60岁,女性多见。常有坏死、囊变,钙化少见。肿瘤位于血管外60%、血管内5%或血管内外并存33%,目前按发病部位不同将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分为三类:

(1)深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此类型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后腹膜,其次是网膜和肠系膜,较少发生于四肢深部。

(2)血管源性平滑肌肉瘤:罕见,通常起源于大及中等静脉,多发生于下腔静脉和下肢深静脉。

(3)皮肤及皮下组织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四肢,此类型预后最好。

CT:肿瘤较小时,实性多见,密度均匀,较大时伴有坏死、出血,MRI: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腹膜后肿块广泛坏死,并累及邻近血管高度提示本症。


鉴别诊断:

平滑肌肉瘤在大小、形态、密度、边缘上与其它后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包括淋巴瘤、恶性神经类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因位置关系还应与输尿管上皮癌鉴别。

1. 淋巴瘤:淋巴瘤一般发生在腹膜后大血管旁或间隙,成串或成片生成,密度相对较均匀,侵犯周围血管,增强后可见血管漂浮征,一般强化无平滑肌肉瘤明显。

2. 恶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是神经母细胞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母主要发生在4岁以前儿童,在年龄上与平滑肌肉瘤可鉴别,恶性神经鞘瘤与平滑肌肉瘤在CT征象上有时难以鉴别,但神经类肿瘤倾向沿神经走行生长,呈上下径长,前后径短的形态特点,而平滑肌肉瘤无此生长特点。

3. 输尿管肿瘤:本例因病灶与输尿管上段关系密切,输尿管上段及肾盂有积水改变,但矢状位可见输尿管受压后移,可以鉴别。输尿管肿瘤较为少见,多为移行细胞癌,见多于男性,平均年龄为60岁,常为浸润性生长,累及输尿管各层,少见向外生长,早期就有血尿和/或腹痛症状。


病理结果:

平滑肌肉瘤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