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的兴起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进步,起初,在我们祖先眼中人和动物并无本质区别,对待死者通常是弃之荒野,任其腐烂或任由食肉动物吞噬。
《孟子滕文公上》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 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
从这句话说可以看出,早期的殡葬是简陋且意识模糊的,直到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在民间兴起,才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火葬没实行之前,家中老人去世后,要在死者断气前穿好寿衣,寓意是不让死者光着身子走。
另外老人去世时,必须家中后辈儿孙在场,这是一种“孝”的体现,寓意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除了这些外,送葬时需要最亲的人拜路,形式通常为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人需穿一身白色的丧服,用麻袋做成披风样式,从头披戴到腰间,这就是丧葬习俗中的披麻戴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披麻戴孝”其实算是我国最古老的制度之一五服制,是中国礼治中为死亡亲属服丧的制度,血缘关系不同,丧服颜色也不同,由亲至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随着时代发展,丧葬习俗又繁到简,很多地方已经取消停灵,选择当天死亡当天火化,但“披麻戴孝”这一习俗却延续至今,难道仅是因为古人迷信?并不!而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先我们要明白“披麻戴孝”的中心思想是尽孝,受圣贤教育影响国人讲究万善孝为先,《田园大宋》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
意思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将孩子养大,我们一定要做到孝养父母,牢记他们教诲。
而孝道是发自自己内心的诚意,是崇尚精神性的悼念,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披麻戴孝”延续至今并非是迷信。
其实按严格的古礼规定,不只是在葬礼这天穿戴孝衣,是葬礼之后的三年都必须穿着。
因为古代有在父母墓边守孝三年的习俗,这样才算是尽孝,哪怕是在外面当官的也要辞职遵从,但这一习俗随着时代发展已经消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此之外,孝衣也是有颜色之分的:
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很好理解,人活一世图的就是儿孙绕膝后继有人,能够看到后辈过得幸福此生足矣,辞世走得坦然无憾,应该算是喜丧了。
过去人结婚比较早,所以看到玄孙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如果看到穿戴红色孝服的人不要诧异,说明死者辈分高,子孙兴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孝布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葬礼结束后,孝子孝女们的孝布要一直保留,待到三周年忌日时,洗干净用红布包裹,压在箱底保存,如果是喜丧,可以把孝布染色给小孩做衣服,蕴含庇佑积福的寓意。
以上就是“披麻戴孝”为何延续至今的意义,和穿戴孝衣的一些讲究。
俗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披麻戴孝能够流传至今,彰显的是女子对老人的孝道,懂得反哺之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