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肖华年纪小,被称为“娃娃司令”,但他凭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顽强拼搏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红军长征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挥协调作用。肖华总是能在危急时刻拯救队伍,圆满完成任务,他优秀的组织能力让红军同志们刮目相看,纷纷竖起大拇指。
1935年,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在大凉山遇到拦路的彝族部落,局势十分危急。肖华下令必须遵守民族政策,没有他的命令谁都不许开枪,然后通过翻译向彝民兄弟说明了此行目的,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在长征沿途种下革命的种子。

长征结束后,22岁的肖华被派去领导创建冀鲁边根据地,并且担任了八路军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有一次肖华去惠民县,没想到他不见当地“长官”,反而走“群众路线”。进城后立即慰问群众,到学校演讲,到医院看望伤兵,大家都纷纷夸赞这位“娃娃司令”。
1943年,27岁的肖华成为军区政治部主任,带领队伍积极开展政治运动,改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领导整风运动,精简军队,精简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保证了各项运动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

1945年,肖华临危受命开辟东北根据地,他到达东北后立即开展工作,带领着指挥小组稳扎稳打,党中央多次致电表扬。经过多次指挥作战,肖华彻底改变了战场的局面,使共产党军队转危为安,打破了对方的战略企图,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年时代战火洗礼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历浴血奋战的肖华,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解放军政委等核心职位。之后肖华又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时他才39岁,肖华终于靠着永不认输、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有为的上将。

1956年,肖华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在中央军事委员会任职。他在工作中总结出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经验,对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进行不断探索。他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对共产党光荣的军事传统的总结和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4年,48岁的肖华抱病创作了《长征组歌》,之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礼堂进行首次公演,演出结束后立即轰动全国,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这首经典的作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