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火烧的制作步骤,威县火烧和面全过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5:51:32

李柱做的火烧香而不腻,口感好,有韧劲,远近的客人,都深爱着这股“老威县”味。李柱的火烧铺,也成了威县最有名的店铺之一。

昨日上午,李柱来到店里,暖上炉子,准备制作火烧的面团。和面是牛舌火烧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他对火烧的制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火烧的口感,和面是最重要的步骤。和面讲究手光、盆光和面光,行内称“和面三光”。通常需要三光的面团,还需要醒两次、踹压两次,让面团更加严密坚实,以达到火烧抻条的最佳弹性。

15分钟后,面和好了。李柱拿起擀面杖,边擀面,边撒上香油和椒盐,开始抻条。形似牛舌的火烧一个个成型后进了炉子。不大的厨房里,弥漫着小磨香油的味道。

李柱用的柴火,全部是果木,在火的炙烤下散发出浓浓炭香。加上小磨香油的香味,果木香、面香混合出一种独有的气味,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增。

吊炉里不同位置的温度是不同的。在旺火的位置,给火烧沾花上色,形成糖分的略呈棕色;在小火的部分,慢烘内瓤,使之蓬松软嫩。中上火起个,中下火起酥,边火定型。而这一切转换的关键,需要掌握好温度交替的时间。每一次翻转,都按照固定的时间和章法,按着顺序往前翻四次、再倒七个个儿,火烧最终成熟。

400年历史

烧饼改良后的美味

威县火烧的制作步骤,威县火烧和面全过程(5)

李柱今年69岁,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从14岁那年他便到县里的招待所参加工作,帮着主厨跑腿打杂。业余时间,便驻足观看厨师制作火烧的过程。厨师见他机灵好学,工作之余便教给他威县火烧的制作方法。这一做便是整整50余年。

说起火烧的来历,李柱介绍,火烧的“先祖”,来源于烧饼。烧饼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为胡食,自西域传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这里说的“胡饼”即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

而火烧的制作,创始人出自威县。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至今,威县火烧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不辞辛苦 将威县味道代代相传

威县火烧的制作步骤,威县火烧和面全过程(6)

如今,李柱威县火烧开在友谊大街南头路东,经过装修改造后,店面十分精美。精品火烧5元一个,配上一碗羊汤,味道甚是鲜美。每到中午和晚上,是李柱店里最忙的时候,来晚的客人,需要等位。在这里,才能吃到老威县的味道。一天下来,至少能卖出三四百个火烧。

“做火烧这一行是很辛苦的,冬天要耐住寒冷,早早升炉火出摊;夏天围着火炉子,更是酷热难耐。”李柱两眼看着炉子里的火烧,“俺们挣得都是辛苦钱,看到顾客都爱吃,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年近七旬的李柱说。

一位厨师最骄傲的时刻,莫过于众多食客慕名而来,脸上露出美食给予人的美妙享受。而一位大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手艺有了传承人。威县火烧在他的手中不断创新、使之真正发扬光大。现在的威县火烧又多了几个新品种,如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等,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

威县火烧的制作步骤,威县火烧和面全过程(7)

“当年我师父将这制作火烧的手艺传给了我,我就要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这不仅是老威县的味道,更是属于我们家特有的味道。”李柱说。如今,他的儿子、两个孙子都跟着他一起制作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干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不管在市区,还是在各个县城,都有不少李柱亲手带出来的徒弟。他们要将这美味传遍全国各地。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