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头火烧
说起火烧,首先要说起烧饼。好烧饼要鼓囊囊的,表皮酥脆,内瓤松软,香味浓郁。如今邢台市烧饼打得好的也没有几家了,印象中桥西冶金路幸福源小学对过有一家很好吃,还有花市街有一家“马家祖传”清真烧饼味道也很正。
烧饼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饆饠等为胡食,自西域传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这里说的“胡饼”即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白居易诗中“面脆油香新出炉”说的就是这胡饼了。
而说起火烧,这个烧饼的“近亲”,其渊源却是出自威县。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做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人们都称其为“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用吊炉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据说,在民国初年,威县打火烧的名师以黄街石老美、西街和友林最负盛名。解放前后,又有刘振英、李保海、马佩琴名重一时。近年又涌现出李柱等一批后起之秀。
现在的威县火烧又多了几个新品种,如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等,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有兴趣的不妨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