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无座”票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列车有规定的超员率,意思是在额定乘客(也就是每节车厢的座位数)都满员了的时候,还能再装载多少旅客。
那些超员部分的旅客,就会是买的“无座”票,那么票价定多少钱合适?
火车票价格是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制定的,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但却没具体规定“无座”票要怎么卖。
于是,铁路部门卖票的时候,就采用了一趟火车里最便宜的票价——以前的硬座票价或动车的二等座票价。
如果是长途出行,比如十几二十个小时的时间里挤在过道里,和十几二十个小时地坐在座位上,除了最终能同时到达,旅客们的切身感受肯定差很远,但是,票价却是一样的,持无座的旅客自然会怨声载道。
以往,就有人为此把铁路部门告上法庭,要求“无座”火车票实行半价。
法院以“有关规定里没提无座得比硬座便宜”判其败诉。
铁路部门此前也回应:不管无座或者硬座,火车的运输成本都一样,所以票价也应该一样。
其实,只要打一个比方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
目前各城市里的公交车和地铁,无论你上车后是否有空的座位,无论你全程是坐着还是只能站着,也都是实行一样的票价。并不会因为你上了公交车或地铁后没有座位坐,就得退回一半的票价给你。
那么,同样是公共交通工具,为什么大家又对火车的“无座”票价与“有座”票价一样而耿耿于怀呢?
试想一下,如果无座票价格只是硬座票价的一半,那么在淡季火车厢没有载满员的时候,你会不会只去买一张便宜的“无座”票,在上车后却坐到价格为两倍的那些空置座位上呢?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那又还有公平可言呢?
从纯粹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火车的座票与“无座”票虽然定为同样一种价格,两者却享受了不同的服务,还与购票付出的成本不同有关。
购票人所付出的实际成本除了票价之外,还包括时间、精力等。
而火车票发售时,是先发售有座票,售完才开始发售“无座”票。因此,先购买的人在这方面付出的成本往往会更高,这无形中也构成了票价的一部分,这背后实际上遵循的仍然是价高者得的市场经济逻辑。
最后还是要问一句:你今年春运的火车票抢购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