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就业率的关系,gdp与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3:49:00

2提高职教战略定位,多维并举提质培优

2.1投入不足观念僵化,体制观念需突破束缚

体制缺陷亟待变革,职业教育升学渠道建立意义重大。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升学 途径,学生毕业即就业,缺失的升学渠道使得中职学生与高等教育失之交臂。由于受 到的职业教育时间较短,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中职学生受到的较浅层次的技术和理论 培训,难以适应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新兴服务业的旺盛需求,学生整体工资待遇 较低,企业雇主满意度不高。高等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专升本途径狭窄,而普通教 育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较高,专科相比有较大的学历层级落差。在重学历文凭的 社会氛围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因而,升学渠道不畅通造成 了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小于普通教育,被贴上“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低人一 等”的标签。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动力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在我国教育投入结构 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支出占据教育经费6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占比为5.6%, 高等职业教育的支出仅占 4.1%。职业教育在对比下显出投入不足,财政投入远低于 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受准入门槛较高、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参与动力不强等因素影 响,社会资本在职业教育经费收入中占比较低。如不能加大财政投入且吸收社会资金 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缩小职业教育经费与普通教育的差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远 景将难以实现。来自财政的投入可以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场地等更有保障, 来自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使得职业教育深度与产业融合,两者投入不足是导致目前职 业教育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

社会唯学历观念僵化,企业和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低看一眼。长期以来,事业 企业单位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盛行,不愿意招收职校毕业生,使得职业院校毕 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 毕业生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唯学历论”现象所反映的职业生就业歧视,是造成职业 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带来人力资本的负效应,不利于职业教育释放人力资源红 利和活力。职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受认可直接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具化为家长、 学生对名校的追逐,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被很多家长和学生视为“失败者” 的选择。

gdp与就业率的关系,gdp与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5)

2.2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2019 年 2 月 13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的通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文件开篇明义,“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 战略定位。

2.3重塑教育评价与升学体系,多维并举职教提质培优

双减启动扭转单级教育评价,宣传多元人生出彩机会。近年来社会唯分数、唯 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和唯帽子的“五唯”教育评价现象愈演愈烈,偏离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也是造成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改变“五唯”问题关键在于扭转 教育评价偏差。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突破口,让社会重新思考 如何管教育、学校如何办教育的重大问题,牵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全方 位的改革。

gdp与就业率的关系,gdp与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6)

2021 年 7 月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和对 K12 校外培训的限制,是我国教 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次重要突破,力图促使家长和学生不再唯分数论,重塑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近年来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培养“崇 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也是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引导社会 各界客观认识职业教育价值与重要性的重要措施。 职教高考打通升学渠道,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职教高考是打通职 业教育通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重要制度供给。

职教高考将是未来中等职业院校学 生升学的主要渠道,招生考试考核内容为“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改变夏季高考的独木桥格局,让中职院校学子能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职教本科是职业教育升学体 系改革的另一重要抓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打破了职业教育止 步于专科层次的学历“天花板”。通过更长的学制培养顶尖的技术技能人才,致力于 培养与科学大师相媲美的大国工匠,解决关键前沿技术创新难题,也更能提升高等职 业教育体系吸引力。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且和以往参与幼儿园、小学、K12 的方式存在根本差别。 目前国家教育投入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财政压力下更 需要社会资本补充职业教育投入,以更快速度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以往资本参与中 小学阶段教育的模式不同,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参与方做到深度产教融合,社会资本的参与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效率和质量,并非单纯投入资金和扩大规模。职业教 育是与市场距离最接近、与产业关联最紧密、与企业交流最深入的教育类型,社会资 本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更为敏锐灵活的办学体制。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实体 企业参与,龙头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更能打造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模式, 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品质,办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打通职业教育的“出口”和“入口”,配套机制保驾护航。2021 年 10 月 22 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 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带头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带头维护、保障职业 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为打通职校生就业 “出口”进行示范。职业教育的入口方面,普职比大体相当保障未来办学规模。随着 职教高考为中等职业教育打通升学渠道,未来逐渐实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有了更强的支 撑背景。制度建设将有望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群体,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基数、 更高质量的人才储备。鼓励社会上已毕业初中及以下劳动者参加中等职业教育,提升 社会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也是增加职业教育“入口”的重要举措。

gdp与就业率的关系,gdp与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7)

3内涵式发展长远之计,职教赛道空间广阔

3.1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商业模式逐渐完善

业务模式多元化改善重资产属性

传统学历教育主营业务重资产属性,轻资产运营可补充拓展。传统民办学校的 收入来源主要为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收入,单体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土地、楼舍、教学 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制约。而上市公司的办学规模还会受到办学牌照数量限制。学校 数量的扩张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限制。 并购是前些年民办高校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突出的并 购整合能力,现阶段市场环境一二级价格倒挂下并购项目或难以开展。若采用自建模 式,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申请审批,初期投入包括土地租赁、校区建设等费用,投入 回报周期一般在 8-10 年以上,考验办学者的综合办学能力。

未来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从生源上看将更加丰富;从办学模式上看将引入更多产 业资源;从业务拓展上可以向其他学校或产业输出培训服务与课程。以上三点一方面 可以拓展例如非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轻资产业务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 校方的办学投入、引入优质产业资源合作共赢;一方面可以发挥学校在教学、教研、 软硬件系统上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学校的办学模式从单一收入来源、单一业务模式 向多元化转变,改善重资产投入回报模式。

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 对象为在职人员,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职业学校举办继续教育等非学历培训,相 比培训班企业,在教师师资、院校品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具有优势,往往在已有的 教师和课程上做相应拓展,因而成本上具有协同效应。但职业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业 务倾向于技能的继续教育和提高,就业协议属性相对较弱,因而收费水平较初次就业 导向的培训班企业低。目前主流民办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收费为 3000—6000 元/年, 毛利率为 40%—50%。继续教育业务的学生不需要入住校园宿舍,因而相对于常规 学历教育而言没有学校容量限制,属于轻资产模式。后续随着非学历培训业务比重提 升,职业教育学校有望降低重资产属性。

gdp与就业率的关系,gdp与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