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随着南非MIH集团入股,腾讯终于解决了短期内资金短缺的困扰。随后腾讯通过与各地移动公司签订开通移动QQ业务,并在年内实现了盈利1000万的奇迹,暂时的找到了商业变现的路径。但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个大的难题,抛去跟中国移动的合作,QQ软件自身如何变现?换句话说,假如后续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商业合作终止(此处埋下伏笔),腾讯又该依靠什么进行盈利?
马化腾
01 QQ币的诞生2002年,中国付费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01.2万的规模,当时的游戏充值主要通过点卡或者充值卡来进行,所以各地的网吧、街边的小卖店以及街头的报刊亭等都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充值卡售卖。而此时QQ的注册用户也突破了一亿大关,考虑到QQ相关的收费服务,腾讯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支付体系,因此创建腾讯虚拟货币的提议应运而生。
在“币圈”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互联网虚拟货币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在20年前的2002年,这的确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概念。2002年,腾讯创始人之一的许晨晔正式提出发布QQ币作为腾讯支付体系结算的虚拟货币,1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个Q币。Q币最初的作用比较单一,仅仅可以用来购买QQ靓号,但随着腾讯另一个业务——QQ秀的诞生,QQ币的作用逐渐开始显露。
Q币
02 许良与QQ秀2002年8月中旬,腾讯的市场综合部来了一个新报到的员工——许良。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的许良,此前曾创办过软件公司但失败了,随后他投递了简历进入腾讯,计划做全国网吧推广经理。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推迟了两周才报道,最终他原先的职位已经有人入职了,无奈之下他分配到了一个叫“产品经理”的新职务。当时他对“产品经理”这个概念一无所知,领导告诉他:“产品经理就是研究产品,等着分配新的工作。”
许良
许良其实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研究产品,于是每日只能在网上浏览,或者同别人聊天。突然某一天在与同事闲聊时得知,韩国有一个sayclub.com的社区网站,开发出一个叫作阿凡达(Avatar)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角色的造型,如发型、表情、服饰和场景等,而这些“商品”需要付费购买,并且这一虚拟服务非常受韩国年轻人的欢迎。“Avatar”这个词源自两个梵文单词:“Ava”表示的是“下来”或者“传承”,“terr”则表示的是“之下”或者“尘世”。Avatar的概念最早在1995年被一个名为Nexon的游戏公司引进韩国,当时这家公司提供了一个名字叫做“风的国度”的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为用户提供创建游戏角色的游戏功能(http://www.nex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