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微观部分
敲黑板!你一定要学习经济学的3个理由
19 世纪的伟大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学问。但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学生或职场人士,你为什么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原因有三个。
1、它能帮助你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可能会激发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上海找房子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周六停留一个晚上,那么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一些?为什么Angelababy出演电影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特别低?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只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几个问题。
2、它能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且你参加了工作,你就要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你的储蓄用于投资。也许有一天你要管理一个小公司或一家大企业,而且你要决定为你的产品制定多高的价格。本书各章提出的观点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本身并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3、它能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经济问题总是市政府办公室、省政府大厦和国家的决策者们所关心的。各种不同形式税收带来的负担有哪些?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影响如何?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作为一个公民,你可以帮助政府在这些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政策之间做出选择。对经济学的理解将有助于你履行这一职责,而且或许有一天你自己也会成为那些决策者中的一员。
结论: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从政为人民服务,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10大原理!墙裂建议收藏!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分配她最宝贵的资源:时间,是复习数学,还是复习物理?;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他们的家庭收入:是购买食物、衣物,还是全家度假?;考虑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分配政策更偏向效率,还是平等?。总之,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时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上大学的主要收益是丰富了知识并且在一生中都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再加上你失去的潜在工作收入,就是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当可用的机会给定时,理性人 (rational people)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之间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
要吃午饭的时候,你面临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不吃还是大吃一顿",而更可能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和一天学习 24 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小时来复习功课而不是看电视。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 (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来进行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 (marginal benefit) 与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手机使用者会打那么多的电话,为什么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机票,以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比水高得多的价格。习惯于边际思考的逻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经济学将给你带来许多练习的机会。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 (incentive) 是引起一个人做出行动的某种东西(例如对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决定少吃苹果。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政府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汽油税鼓励一人们开小型的节油型汽车。欧洲开小型车的人比美国多,原因之一就是欧洲的汽油税比美国高。
所以,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先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某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她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的成员竞争。各个家庭在购物时也会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的每个家庭都会与所有其他家庭相竞争。尽管存在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你的家庭过得更好。如果真的隔绝开来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
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的贸易中受益良多。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无论它是耕种、做衣服还是盖房子。通过与其他人开展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更多种类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 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已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物品与服务的众多买者与卖者,而所有人都主要关心自己的福利。尽管市场中存在的是分散的决策和利己的决策者,但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在其 1776 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学中最著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带来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果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当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 (property rights) 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如果一个衣民预见到他的谷物会被偷走,他就不会种庄稼。
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大体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要么是把经济蛋糕做大,要么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当你学了经济学以后,你就能更好地判断一项政府政策什么时候是合理的(因为它提高了效率或者促进了平等),而什么时候是不合理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在 2014 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约55000 美元。同一年,墨西哥的人均收入约为 17000 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 13000 美元,而尼日利亚的人均收人只有 6000 美元。用什么来解释各国之间和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
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 (productivity),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数量。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 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 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从美国的经济史中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20 世纪 70 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近年来经历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的: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雇用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最终的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以及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由于这些经济政策工具拥有强大的潜在力量,因此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结论:现在你已经对经济学研究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笔记中,我们将提出许多关于人、市场与经济的具体见解。掌握这些见解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但并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将在之后关于经济学的专题笔记中经常提到这里所强调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记住这些基本原理,因为即使最复杂的经济分析也是用这里所介绍的十大原理构建起来的。
宏观|微观经济学有啥差异?
经济学的不同层次:许多学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以生物学为例,分子生物学家研究构成生命体的化学合成物;细胞生物学家研究细胞,细胞由许多化学合成物构成,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活的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进化生物学家研究各种动物与植物,以及若干世纪以来物种如何逐步地进化。经济学也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研究单个家庭与企业的决策。我们也可以研究某种物品与服务市场上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我们还可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即所有这些市场上全部决策者活动的总和。
不同的研究对象:传统上,经济学被划分为两个大的分领域。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租金控制对上海市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接受9年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中央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或者提高一国生活水平的不同政策。
二者紧密相连: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例如,宏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对整个物品与服务生产的影响。但是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他必须考虑所得税减少会如何影响家庭把多少钱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的决策。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强调不同的问题,所以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型。
总结: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实证|规范经济学有啥区别?
举个例子:例如,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下面是你可能听到的两种表述:
Portia :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Noah :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 Portia Noah 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Portia 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她做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Noah 的说法像一个政策顾问:他做出了他想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
表述世界的两种方式: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表述,例如Portia 的表述,是实证的。实证表述 (positive statements) 是描述性的。它们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种类型的表述,例如 Noah 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 (normative statements) 是规定性的。它们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二者的区别: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之间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来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时期内最低工资变动和失业变动的数据来评Portia 的表述。与此相比,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既涉及事实也涉及价值观。仅仅靠数据不能判断 Noah 的表述的正确性。确定什么是好政策或什么是坏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还涉及我们对伦理、宗教和政治哲学的看法。所以,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从根本上讲是不同的,但在一个人的观念中它们通常相互关联。特别是,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实证观点将影响我们关于什么政策合意的规范观点。如果 Portia 关于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的说法正确的话,这可能会使她否定 Noah 关于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的结论。但我们的规范结论并不能仅仅根据实证分析,还要涉及价值判断。
结论: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的区别,因为这有助于你将精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经济学的许多内容是实证的:它仅仅在努力解释世界如何运行。但那些运用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们通常有规范的目的:他们想知道如何改善经济。当你听到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你就可以知道,他们此时已经是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了。
经济学家赞同|但普通人反对的20个主张